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平 均 数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平 均 数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21: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 均 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建构平均数的概念
2、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3、 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 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纸条若干
教学过程:
1、 提问,设疑,揭示课题
1、 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什么信息?
出示:一(1)班第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抽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理解“平均身高是120厘米”的?(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5个同学都是120厘米)
师:是不是象这样,每个孩子的身高都是120厘米?
3、 过渡:那这几位同学实际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请看:出示(5个同学实际身高)
(抽生回答每个孩子的实际身高)
师:有的同学身高比平均身高要高,有的比平均身高要矮。那么,这个平均身高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它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平均数。(生齐读课题:平均数)
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平均身高是如何得来的
过渡:想想:这个平均身高120厘米是怎么得来的? (出示5个同学的实际身高,浅背景;用刻度表示)(105厘米, 130厘米,135厘米,120厘米,110厘米)
1、操作(移多补少的过程)
(1)学生操作: 师:请孩子们拿出学具,同桌合作,
第一列:用105厘米的直条代表明明的身高,下面的一段代表100厘米,上面一格代表5厘米;后面的都是这样的。
第二列:用130厘米的直条代表红红的身高。
第三列:用135厘米的直条代表芳芳的身高;
第四列:用120厘米的直条代表丽丽的身高;
第五列:用110厘米的直条代表彤彤的身高
师:摆好了吗?摆好后,利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试试吧。
(学生操作完后,抽一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边展示边说出过程。)
师:(学生在展示台上)请把你的做法和其它的孩子分享分享,好吗?其余的孩子请认真倾听,看看你们的做法和这位孩子的做法是不是一样的。
生:边移动边说出过程。
师:你们的做法和他一样吗?掌声送给这位孩子。请孩子们把学具放回原处。
2、老师课件操作移多补少
师:我们再来观察观察这移动的过程吧。边移动边说。(先从135厘米中剪下15厘米移给105厘米,然后从130厘米中剪下10厘米移给110厘米,这样就得到了平均身高120厘米)
看明白了吗?
师:象这样,把多的给少的,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
3、师:孩子,通过刚才的移动可看出,是不是每个孩子的身高都是120厘米?(还原成原来的身高)
生:不是
师:实际上,平均身高是代表了这一组同学身高的一般水平,(板书)平均身高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
过渡:孩子,刚才,我们通过剪、移这种移多补少的过程得出平均身高,你觉得方便吗?
生:不方便,麻烦
师:你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
4、求平均数的方法
(1) 师: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汇报汇报?
学生:先把每个人的身高合起来,再除以总人数
105+135+130+120+110=600(厘米)
600÷5=120(厘米)
(2)质疑。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想问这位小老师的?
A、如果有学生问:600厘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除以5?120厘米是什么意思?
师:孩子,请到台上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吧。(学生在汇报时,教师适时板书: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B、如果没有学生问,老师就问:孩子们都没有问题,我有问题不明白,小老师,能帮帮我吗?请孩子到台上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吧。
问:600厘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除以5?120厘米又是什么意思?(学生在汇报时,教师适时板书: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师:你们认为他解释得怎样?掌声响起来。谢谢孩子。
师:象这样,先求出总数量,再除以对应的总份数,得到平均数,这种方法,叫先合后分。(板书:先合后分)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平均数,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二)平均数的作用
1、师:好了,孩子,我们求出了平均数,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的身高是130厘米,和平均身高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比平均身高高一点
师: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的身高是110厘米,和平均身高相比,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还要长高一点,小组的平均身高还达不到。
2、师:你认为平均身高有什么作用呢?
生:是建立一个比较的标准
师:平均身高是作为代表一组学生身高的一般水平,它建立的是一个比较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和这个标准比较,看看是高了,还是低了。
3、理解两个120厘米有什么不一样?
师:瞧,这里有两个120厘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个120厘米是实际的高度,是代表一个人,而另一个120厘米是指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代表这组同学的一般水平。
师:孩子,你真了不起。
(三)平均数与每个数之间的关系
1、师:孩子,再观察,如果去掉最高的身高135厘米,剩下的4个同学的平均身高与原来的平均身高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学生答不出,就问: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生:去掉最高身高,剩下的数要小一些,所以平均数要减少。
2、师:如果去掉最矮的身高105厘米,剩下的4个同学的平均身高与原来的平均身高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学生答不出,就问: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生:去掉最矮的身高,剩下的数比较大,平均身高会增加。
师小结:也就是说,去掉最大数或最小数,都会对平均身高产生影响。
三、平均数的应用
(一)教学例1:
过渡: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平均是怎么得来的,它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求平均数,孩子,你们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请看:出示例1:
四(1)班代表队平均每架遥控飞机飞了多少秒?
四(1)班代表队试飞记录表
姓 名 王 杰 江 苹 张 洁 刘 欢
时间(秒) 57 51 48 48
学校举行遥控飞机飞行表演,要求每班代表队员的飞机平均飞行时间超过50秒。
1、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算出四(1)班代表队平均每架遥控飞机飞了多少秒?
学生算完后,抽生汇报。
师:和这位孩子一样的举手,在旁边画颗星奖励自己。
3、四(1)班代表队的平均飞行时间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了吗?说说理由
4、哪些同学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哪些没有?
(二)游戏:谁是口算大王?
过渡;孩子,想当大王吗?(想)那我们就来进行比赛比赛,赢的一组就封为口算大王?
1、 口算比赛:
(1)要求:20道口算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孩子们只把答案写在本子上,注意答案与答案间要有空格,比比哪些孩子的得分最高。
师:准备好了吗?(学生准备好后,学生看卡片写答案)
(2)老师说答案,学生对答案。
2、求出平均成绩
师:请小组长把每个孩子的得分进行,然后算出你这小组的平均成绩。开始,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完成得又对又快。
师:抽小组长汇报。(从第一小组开始,写在黑板边上)
2、 各小组、个人与平均成绩相比较
(1)小组与小组的平均成绩比较
师:哪个小组是口算大王?
掌声送给这组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这组是口算大王的?(把各组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得来的)
(2)个人与平均成绩比较
师:孩子,你的成绩是多少,你的成绩和你这组的平均成绩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抽2组的学生回答)
(3)个人是否达到平均成绩
师:请问:第3小组的小组长,你这组的孩子,哪些孩子的成绩达到了你这组的平均成绩?哪些没有?(抽2组)
小结:也就是说,每个同学都可以和平均数相比,从比较中,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达到平均水平了,对吧。
过渡:还想解决问题吗?请看:
四、拓展延伸:(欺骗性问题)
出示:小明会遇到危险吗?为什么?
小明身高124厘米
(师:平均数在实际生活要灵活运用,不能死搬硬套。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天气热了,千万不要私自下河、下塘玩水、游泳,安全第一)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平均数
平均身高是代表一组同学身高的一般水平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水深1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