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4 10:27:08

文档简介

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度下期高中2020级期末联考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人对民主政治是毁誉参半,但肯定的意见是主流;公元前5世
纪末以来,批评逐渐成为主流。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雅典
A.与波斯帝国的战争失败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C.民主正义原则遭到破坏
D.公民整体素养严重下降
2.恩格斯指出,“在罗马帝国时期,所有这些区别,除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外,都逐渐.
消失了;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
A.经济平等
B.政治平等
C.性别平等
D.法律平等
3.新航路开辟后,大多数的美洲白银通过大西洋运往西班牙以及整个欧洲市场,欧洲.
商人用它们交换亚洲市场.上的丝绸、香料和瓷器。--些白银被运到墨西哥西部海岸
的阿卡普尔科,然后用马尼拉大帆船经太平洋运抵马尼拉,再以各种方式流入亚洲
市场。白银的流动
A.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开始
B.刺激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C.引起了亚洲的价格革命
D.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4.英国在宗教改革中改用英语为正式语言,代替教会历来使用的拉丁文,1611 年出版
了钦定版英语《圣经》,在教会内使用。荷兰于1637年规定用荷兰语的“国定版”《圣
经》,在荷兰共和国内推进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这一-做法
A.促进了新教观念的传播
B.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C.增强了民众的宗教意识
D.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5.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
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
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
述内容
A.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B.弱化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
C.推动了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
D.彰显了民主共和政体的优势
6.《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
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这表明联邦党人旨在
A.维护地方各州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7.据图1推测,这一“三角贸易”可能出现于
A.新航路开辟初期
B.17~18 世纪
C.19 世纪前中期
D.20世纪中后期
8.非洲国家在1870年之前从来没有被欧洲国家占领过。然而,在1914 年只剩下两个
非洲国家仍然保持着独立,没有变成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这是因为
A.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
B.非洲国家的资源丰富
C.欧洲列强思想认识的转变
D.殖民者实力显著提升
9.19世纪30年代,由联谊会、互助会等工人组织创办了英国最早的工人报刊,著名的
有《人民之声报》《贫民卫报》《北极星报》《先锋报》《危机周报》等,这类报刊的出现
A.表明人们的文化素养显著提高
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D.唤醒了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
10.美国的第一个托拉斯是1882年由美孚石油公司成立的,1899年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
成立,到1904年它已经控制了国内石油交易的85%,出口交易的90%。这反映出美国
A.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B.政府着力引导托拉斯的发展
C.民众生活已完全受垄断控制
D.经济组织方式出现重大创新
11. 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曾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
能做--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但随着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现代物理学得到了革命
性的发展和进步。这表明
A.新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认知
B.科学家视野决定了研究成果
C.物理学研究已经难有新的突破
D.科学研究在挑战中孕育创新
1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
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通常利用偶发事故,
表现作者与作品间直接的和意想不到的关系。这一流派
A.反映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危机.
B.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
C.突破了理性限制追求情感表达
D.与中国传统绘画创作风格-致
13.表1是1913~ 1920年苏俄农业产值、农民人口在全国总产值、总人口占比的变化表
(单位: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西方国家对苏俄的封锁
C.特殊经济政策的影响
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14.图2为制作于1921年的苏俄革命瓷盘,盘中所绘内容为远处红色工厂放射出的光芒
驱散黑暗,近处红色工人手持铁锤跨过“资本”字样的荒地大步走来。这一信息反
映了当时实施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新经济政策
15. 1928年到1933年,苏联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主要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苏联青
年人接受高等技术教育的机会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但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却是美国的2
倍。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高等技术教育达到国际水平
B.高等教育规模超过了美国
C.发展战略影响人才培养方向
D.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16.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
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
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17.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认为节俭可能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是有害的,消费才是一种美
德。斯各特●菲茨杰拉德写道:“ 我们穷得不能节俭了,节约是一种浪费。”这种
消费主义的价值观
A.隐藏着经济危机的风险
B.受益于美国霸权主义
C.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繁荣
D.引发了拜金主义盛行.
18.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讲道: “朋友们,我想告诉大...大家把钱存到银行,
银行并不是把钱放在保险柜里,而是用来投资各种信用债券和房屋抵押贷款。换言
之,银行会把钱拿来投资,使一切运转起来....”这一-讲话
A.反映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
B.本质上是要维护工农利益
C.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D.体现了政府经济政策将进行调整
高中2020级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19.1951 到1971年,20年内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日本,被誉为“经济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 “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20.从1973年开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
重,股票行情下跌,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为走出困境,80 年代西方各国
A.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C.加大“福利国家”的规模
D.大力发展新经济
21.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
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
后第一-次美元危机。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
B.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22.2016年以来,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标志,逆全球化日益成为-种运动式的浪
潮,西方主要国家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对外来移民等。这反映了
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B.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C.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
D.治理赤字加剧全球挑战
23.有学者认为,“大资本、 高科技、研究与发展,最终的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
到根本一回到自 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的泥土”。该学者旨在强调
A.现代与传统的平衡
B.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传统文化进退失据
D.现代化的弊端凸显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经济领域多边国际组
织得以建立和健全。其根本原因在于
A.战后世界秩序构建
B.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新经济”的崛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棉花帝国: - -部资本主义全球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从17 世纪初开始,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印花棉布.
的进口量从17世纪30年代每年进口1万匹,增加到17世纪末的125 万匹。17世纪末期,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1719年, 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
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
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
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议会没能有效地抑制英国人消费棉布的热潮,
也不能有效阻止毛纺织业的衰退,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
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
——据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1856 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这
个行业“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
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同时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
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
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
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
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为了大规模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
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
花帝国。
——据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
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英国棉布大量进口的背景及其影响。.
(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棉花帝国的相同条件,并结
合所学知识归纳棉花帝国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的看法。
(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
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
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
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
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
——据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围绕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
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具体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当时苏联的农业发展迟缓,粮食供应严重不
足。赫鲁晓夫选择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953 年、1954 年和
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 19.6%和23.5%; 1959 年与
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
荒地;允许庄员拥有自留地、种植果树、饲养牲畜。经过初步改革,苏联的农业形势有
所好转,1955 年起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这来之不易的转机助长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
他提出要在几年内赶上美国人均畜产品产量这一不现实的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
一些人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他却还是一意孤行。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强求各地扩
种玉米,胡乱指挥,反复折腾,苏联农业在1963年再度出现了危机。
(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并对其改革作出评价。(9分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度下期高中2020级期末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CDBBA
6~10:CCADD
11~15:DACDC
16~20:DADCB
21~24:ADA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
(1)(11分)
背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分散状态: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联系不断加强:棉布具有价格便宜、
穿着舒适等优势。(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影响: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毛纺织业:改变了英国的
外贸结构: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每点2分,任答4点得7分。)
(2)(10分)
相同条件: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水平(或答工业革命也可):进行殖民扩张,侵略掠夺。
(每点2分,答2点得4分。)
影响:推动了近代棉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速了劳动
力、资金、技术等流动:进一步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大了对亚非拉地区的经济掠夺。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4分)
破坏的使命:资本主义的侵略造成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掠夺和迫害。(2分)
重建的使命: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促使当地落后僵化的传统体制发生变革,从而推动当
地社会的进步。(2分)
26.(12分)
示例一:
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3分)
阐述: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凯恩斯主义的提
出,为罗斯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
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每个分论点3分,任答3
点得9分。)
示例二:
论题: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3分)
阐述: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作用: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的形式,以法律为手段,积
极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了社会保障
体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每个分论点3分,任答3点得9分。)
27.(15分)
(1)(6分)
措施: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产品价格:开垦荒地;发展农副产业。(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9分)
原因:思想冒进,制定目标主观臆断,急于求成: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个人作风专断,一
意孤行,胡乱指挥,反复折腾。(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评价:
积极评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先河。
(每点2分,答2点得3分。)
消极评价: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最终失败。(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