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09: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基础知识复习
9.桃花源记——陶渊明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核舟记——魏学洢
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课外古诗词背诵:式微、子衿——诗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单元目录
1.《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三篇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行默写。
2.《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三篇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文意的理解。
3.《诗经》二首、《傅雷家书》的基本考点。
复习目标
文学常识1
1.陶渊明(约365—427年),名( ),字元亮,别号( )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 )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 )诗人之宗”、“( )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有《陶渊明集》。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 ),( )代诗人、哲学家,( )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 》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 ),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 )。柳宗元的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文学常识1
1.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有《陶渊明集》。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诗人、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的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文学常识2
3.魏学洢(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号( ),嘉善人,( )末散文家。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 》的《核舟记》,还有《 》八卷。
4.《诗经》是我国( )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 )至( )约五百年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在内容上分为《 》《 》《 》三个部分,多采用( )、( )、( )的手法,合称六义。其中《颂》有( )篇,《雅》有( )篇,《风》有( )篇,合起来是305篇,常说“( )”。儒家五经之一,五经指:《 》《 》《 》《 》《 》。
文学常识2
3.魏学洢(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人,明末散文家。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还有《茅檐集》八卷。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合称六义。其中《颂》有40篇,《雅》有105篇,《风》有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常说“诗三百”。儒家五经之一,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文学常识3
5.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中国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他翻译了大量的( )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6.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河津人。( )朝文学家、诗人,擅长五律和五绝,与( )( )( )共称“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等。
7.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 )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文学常识3
5.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中国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6.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河津人。唐朝文学家、诗人,擅长五律和五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等。
7.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桃花源记重点练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解释划线重点词语:缘( )溪行
2.写渔人见到桃花林的美景句子:( )
3.翻译句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沿着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纷纷
桃花源记重点练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解释划线词语:仿佛( )若有光。 阡陌交通( )
2.①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②描写桃花源人民生活恬适(精神风貌)的句子:( )。
3.翻译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桃花源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之类。
隐隐约约
交错相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重点练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划线词语:便要( )还家。遂与外人间隔( )。复延( )至其家。
2.①与苏轼《水调歌头》中发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疑问相类似的句子:( )。
②写桃花源自叙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 )。
3.翻译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邀请
隔绝
邀请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桃花源记抢答题1
1.本文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图景,请从以下三个方面用原文分别写出“美好〞的含义,请用自己的进行概括总的特点。
自然环境优美:( )。
社会环境安宁:( )。
社会风尚淳朴:( )。
总结特点:(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给自足,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民风淳朴,和谐安定,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抢答题2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村民为什么叹惋?
点拨:
〔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
〔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
〔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痛苦地生活而叹惋。
桃花源记抢答题3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什么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点拨:
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
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桃花源记抢答题4
4.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见渔人,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
答案:C。缘与扶都是沿着的意思。
桃花源记抢答题5
5.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
C.①遂迷,不复得路②遂与外人间隔
D.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
答案:A。“要”与“延”都是邀请的意思。
小石潭记重点练1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划线词语:心乐之 水尤清冽
2.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树木,侧面写出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翻译句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答案:1.以……为乐;格外。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隔着竹林,听到水流声,好想佩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小石潭记重点练2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解释划线词语: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日光下澈;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2.①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②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③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3.翻译句子: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重点练2答案
1.解释划线词语: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日光下澈;穿过。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交错不齐。
2.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3.翻译句子:(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想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小石潭记重点练3
阅读三四段回答问题: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划线词语: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2.①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②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重点练3答案
1.解释划线词语: 悄怆幽邃 凄凉幽深 以其境过清 因为; 不可久居 停留; 乃记之而去 离开; 隶而从者,跟随着同去。
2.①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③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情况就离开了。
小石潭记抢答题1
1.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答案:C 。不是孤独感,是内心的悲凉。
小石潭记抢答题2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C 。“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错,表现小石潭环境清幽。
小石潭记抢答题3
3.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案:C 。“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小石潭记抢答题4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答案:D 。D项“以”是“因为”的意思。A.把、用;B.而;C. 来。
核舟记重点练1
阅读一、二段回答问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解释划线词语:为宫室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
2.翻译句子: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解释划线词语:为宫室:雕刻;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因、就着; 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 约八分有奇: 余数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许、表约数; 中轩敞者为舱 :高大宽敞。
2.翻译句子: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户看,雕刻这话问的栏杆座有相对。相望:相对。
核舟记重点练1答案
核舟记重点练2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读准划线字字音:多髯 手卷 衣褶 不属 诎
2.解释划线词语:中峨冠而多髯者 其两膝相比者 绝类弥勒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珠可历历数也
3.翻译句子: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读准划线字字音:多髯 rán手卷 juàn 衣褶 zhě 不属shǔ 诎qū
2.解释划线词语:中峨冠而多髯者:高;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绝类弥勒 :很像、极像;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诎右臂支船:弯曲; 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的样子,数、数出来。
3.翻译句子: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核舟记重点练2答案
核舟记重点练3
阅读四五段回答问题: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读准划线字字音:楫 椎髻 壬戌 篆章
2.解释划线词语: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3.翻译句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读准划线字字音:楫 jí 椎髻 chuí jì 壬戌 rén xū 篆章zhuàn
2.解释划线词语: 视端容寂: 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
若听茶声然:若……然、好像……的样子; 船背稍夷 平 ;钩画了了 清楚明白。
3.翻译句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核舟记重点练3答案
核舟记重点练4
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读准划线字字音:箬篷
2.解释划线词语:通计一舟 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
3.翻译句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读准划线字字音:箬篷 ruò péng
2.解释划线词语:通计一舟 :总计; 而计其长:而、表转折,计、计算; 曾不盈寸,曾、竟然,盈、满。
3.翻译句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哈哈!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核舟记重点练4答案
答案:C。A.髯rán。B.卷juàn。D.属shǔ。
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核舟记抢答题1
2.下面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拟)
D.清风徐(缓缓地)来
答案:C,比(靠近)。
核舟记抢答题2
3.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答案:D,是。A.做,雕刻;B.表被动;C.刻。
核舟记抢答题3
4.阅读《核舟记》,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答案:D。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作者魏学洢。
核舟记抢答题4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jiū)窈窕(yáo tiǎo)参差(cēn cī)未晞(xī)
B.荇菜(xíng)寤寐(wù mèi)琴瑟(qín sè)蒹葭(jiān jiā)
C.溯洄(sù huí) 萋萋(qī) 好逑(hào qiú) 在水之湄(méi)
D.跻(jī) 水中坻(chí) 水中涘(sì) 水中沚(zhǐ)
答案:D。
解析:A窈窕(yǎo tiǎo) B荇菜(xìng ) C好逑(hǎo qiú)。
诗经二首抢答题1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窈窕淑女(shū) 宛在水中沚(zhǐ)
B.荇菜(xìng) 在水之湄(mèi) 寤寐思服(wù)
C.琴瑟(sè) 左右芼之(mào) 蒹葭苍苍(jiā)
D.参差(cī) 在水之涘(sì) 宛在水中坻(chí)
答案:B。“湄”读méi。
诗经二首抢答题2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 寤寐思服 溯洄从之 白露未烯
B.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C.君子好逑 琴瑟友之 蒹葭凄凄 宛在水中砥
D.参差荇菜 在水之俟 左右芼之 宛在水中沚。
答案:B。A.“烯”应为“晞”C.“凄凄”应为“萋萋”“砥”应为“坻” D.“俟”应为“涘”。
诗经二首抢答题3
4.下面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答案:D。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诗经二首抢答题4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C.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D.窈窕淑士,琴瑟友之。
答案:A。“关关鸠鸠,在河之洲”中的“之”可译为“的”,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诗经二首抢答题5
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案:C,该项没有用到比兴。
诗经二首抢答题6
7.下面对《蒹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做铺垫。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答案:D。“采采”是“茂盛鲜明的样子”,不是指阳光灿烂。主人公依然是失望和深沉的相思之情,没有“涂上一层亮色”。
诗经二首抢答题7
8.下面对《关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B.第二节“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C.第三节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第四、五节写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情景。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答案:C。“辗转反侧”是因为求之不得,难以入眠,不是想帮淑女采摘荇菜。
诗经二首抢答题8
9.下面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蒹葭》选自其中的《秦风》。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蒹葭》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答案:D。《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爱恋之情。
诗经二首抢答题9
10.对《蒹葭》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答案:D。无绝望之情。
诗经二首抢答题10
11.下面对《关雎》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诗歌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
D.诗歌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C。“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的理解是错误的。
诗经二首抢答题11
12.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A。该诗不是托物言志诗,而是爱情诗。
诗经二首抢答题12
13.下列关于《关雎》和《蒹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B.《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C.《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D.《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答案:C。“伊人”是指男主人公追求的心仪的女子,“君子”指的是男子。
诗经二首抢答题13
14.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
(4)《关雎》中以“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答案:(1)白露未已 (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二首抢答题14
傅雷家书抢答题1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上边这段话出自于《》,是()夫妇写给孩子()的家信。从这段话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答案:《傅雷家书》。傅雷。傅聪。爱子。
傅雷家书抢答题2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上边这段话出自于《》,这是()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段话是对儿子录音的精细分析以及客观的(),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这种教育方法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答案:《傅雷家书》。傅雷。赞赏。希望。
傅雷家书抢答题3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的意志。”
上边这段话出自于《》。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上面这段话是()对儿子()面临社会的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冤路,多踏捷径。同时也告诫孩子凡事都要靠自己,要有毅力、信念和意志,特别是()的意志。
答案:《傅雷家书》。傅雷。傅聪。实践。
傅雷家书抢答题4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少用(),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掺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上边这段话出自于《》。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则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要“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少用()”,也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答案:《傅雷家书》,感情,理智,感情。
傅雷家书抢答题5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上边这段话出自于《》。离别之时,父亲()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看似非常自责,其实体现的是()情深啊!父亲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离别之时对于自己的严厉管教自责的就像是做错了一件事,并且引用()的话“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来表达内心的痛苦。
答案:《傅雷家书》,傅雷,爱子,巴尔扎克。
《式微》理解性默写
1.“   ,   ,   ?”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2.“   ,   ?” 和“   ,   ?”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3.写“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的诗句是“   ,   ?”
4.天黑了受奴役者还在泥水中劳作不能回家的原因是:   ,   ?
1、式微,式微,胡不归?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4、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曹操中化用" , "表达对贤才急切的渴求。
2.“ , ”两句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3.第二章中“ , ?”两句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不见影儿的埋怨。
4.首章中表现女子因思念心上人而惆怅与幽怨的句子是“ , ?”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4、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
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 。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 。   
4.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做官而不得,不能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句子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典故的诗句是 , 。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