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安乐镇中学教案
第__4_课时
课 题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了解自传的语体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把握,感知内容:四.探究活动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ó)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ò)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1.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不要求统一答案,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回顾,思考,讨论爬黑板,或说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归纳总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布置作业 研讨课后练习一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介绍“我”小时候的情况回忆“我”的母亲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教后反思 讨论时间过长,应加强生说的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