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春》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30 18: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
恩平市冯如纪念中学 初一 语文 吴家廉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写作思路,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法指导: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抒发感情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待征描写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习运用感觉描写法来描写景物。
3、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三、学习内容:
(一)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ǎng(朗)润 yùn(酝)酿 hōng(烘)托 赶tàng(趟)
wǎn(宛)转 黄yùn(晕) 抖sǒu(擞) liáo(嘹)亮
2、解释词语意思:
(1)卖弄: 炫(xuàn)耀 (2)应和: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3)抖擞: (精神)振作 (4)朗润: 明朗润泽
(5)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6)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
3、选词造句:(在生字词里选出三个以上写一段话)
(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小组交流明确)
1、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 散文 (体裁),作者 朱自清 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 《踪迹》 ,散文集 《背影》 。
2、本文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描写了春天 万物苏醒、吐露生机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喜爱至深的情怀 ,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 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全文可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盼春 ;第二部分:(2-7) 绘春 ;第三部分:(8-10) 颂春 。
(三)品读分析:
第一部分:
1、读准重读,读出感情。(重读“来”,“近” )
2、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复,写出盼春之急切;拟人,写出春来之喜悦。(大部分同学对拟人手法理解较好,但对反复的修辞手法需教师从两个“盼”字的指引上才能理解。)
3、本段在全文上起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开启下文 。
第二部分: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绘春的? 总体——局部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春天的总的特点。 万物复苏 ;围绕这一总特征,作者描绘了五幅画面:即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学生对“迎春图”概括有点难度,可作引导:作者绘春写了哪几样景?[草、花、风、雨、人]人们这些活动,就是为了“迎春”)
2、细读五幅图,完成下表。
画面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直接与间接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拟人、排比、比喻
春风图 温柔、和悦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静到动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迎春图 轻松、喜悦
写出作者对春天的 喜爱 之情。
3、分析五幅图:(品味句子,理解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
a.从哪几个方面写春草?找出相应的词句分析。情态(偷偷、钻);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色泽(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b.作者写春草,为什么要写到人的活动? 通过写人的活动从侧面写出春草的特征
c.“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花朵多,(百花争妍);“火”、“霞”“雪”用了比喻,写出花色艳(浓);“桃儿”“杏儿”“梨儿”是作者的联想,是 虚 写,写出 花味甜 。
d.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有什么作用? 写出春意勃发、蜂围蝶阵的喧闹沸腾景象。
e.“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朵多,阳光下,花朵随风摇动的情景。
f.“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诗句作用是: 从触觉上写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
g.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微微润湿的空气
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
视觉:鸟儿、巢、繁花嫩叶
听觉:清脆的喉咙、宛转的曲了,轻风流水应和、短笛响着
h.“可别恼”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让人感到亲切,细诉春雨的美丽可喜
i.“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 比喻、排比 修辞手法,写出春雨细密、轻盈(牛毛)、闪亮(花针)、细长(细丝)的特点。“斜织”“薄烟”紧扣春雨 轻盈、迷蒙 的特点,形象贴切。
j.“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话刻画出雨中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在春雨的滋润、洗涤下树叶、小草都变得鲜亮、夺目。从侧面写出了春雨“润”的特点。
第三部分:
1、用一句话概括第三部分内容: 赞美了春天的篷勃生命力,强调了“新”“美”“力”
2、这三个比喻句位置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不能,从“娃娃”到“小姑娘”“青年”,形象地写出春天成长的进程。
3、“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抓住“向前”分析)
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四、学习小结: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描绘出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五幅画面,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本文写作上的艺术特点:
(1)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通过多感观角度进行描写。
(2)融情于景,用抒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彩。
(3)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拓展运用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季节情景。要求抓住季节景物特征描写。恰当运用人的感观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六、反思:
这是一篇精美的抒情散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基本能掌握作者抒发的情感,能很好地理解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会品析句子的一般技巧。但在写作运用方面,未能做到灵活,抓不住事物的特征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