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身边的数据第2课时-【新教材】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我们身边的数据第2课时-【新教材】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6-24 20: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1我们身边的数据
执教班级:高一(1、2、3、4、5)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年安徽省的高考相关数据的获取与计算,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基本含义,并能体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一步总结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2.通过三年高考相关数据参考价值的研究,掌握简单数据分析的一般流程,学会选用恰当的数据来源获取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感受数字化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难点: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媒体或技术应用
导入 恭喜大家进入了高中生活,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升学考——中考! 上半年有哪件事情让你持续关注? 学生分享,交流 师:生活、学业和自己的变化,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变化 生:翻看教材的目录,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设计意图:深入探究数据、信息和知识
新知新授 一、感受数据 投影:展示一组数据 1)550/504 2)1000001000 3)每天的步数 https://tool.lu/hexconvert/ 活动一:获取数据,把表一和表二数据补充完整。小组合作。 表一:安徽近三年分数线 2018数据来源2019数据来源2020数据来源文一本550阳光高考550去年新闻本科486504理一本505496本科432426
表二:安徽省近三年文理科报名人数 年份文科(万人)理科(万人)数据来源于201822.4 27.5 201925.126.22020
师:从表一和表二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 分析得出结论: 1、数据是原材料,它只是描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不提供判断或解释,数据不能表达具体的含义。 2、数据的特点: 固定不变: 比如圆周率3.1415926。 不断变化:空调上显示的25。 随机出现:教师浏览试卷看到的学生得分87分。 3 、数据是可处理、可加工的。 例如:数据“1000001000 "单独看很难说出它的实际意义。当我把数据填写到表格中时,就能判断出它表示的是什么了。可见,对于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还需要在具体情境下,按照一定的规则,选用恰当的工具进行处理,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活动二:调查问卷https://www./jq/89508308.aspx 学生完成调查问卷。 问一问:你会用那种方式快速进行总结归纳”数据”知识点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的来源:直接数据(原始 数据或一手数据) 间接数据(查阅资料或从他人那里得来的数据或二手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法:直接数据(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间接数据(查阅文献资料、关注媒体资源、浏览权威网站、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中进行检索、从相关数据公司进行购买) 数据分析: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的数 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结论的过程。数据是不断变化的。 【总结】:数据是描述事物状态的原始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数据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 二、认识信息 1、“以数值、字符、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能够帮助获取者了解情况、形成判断和作出决策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素养。 2、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只有被我们利用才能体现价值行,有些信息的价值因未被发现而没有体现出来。 3)时效性: 相对来说,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4)共享性: 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和利用,而且一般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5)其他特征:真伪性、传递性、可存储、可加工、可处理性。 三、理解知识 1、知识 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是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掌握。 2、知识的认识 1)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 2)知识是认识世界和结果,同时也是改选世界的依据。 3、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活动三:学生尝试绘制数据、信息和知识三者关系的思维导图。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数据作为对事物状态的一种原始记录,经过处理并被赋予某种意义后,才会转化为信息。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人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明创造或预测未来时,知识就升华为智慧。 Ppt展示
总结: 一、数据 二、信息 三、知识 四、三者关系 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课后练习: 1. 近几年,智能穿戴的概念变得非常流行,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产品纷纷出现。以智能手环为例,收集你的行走步数。 步数是 □数据 □信息 □知识 2.最近班上学习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大家互相交换自己的学习方法,各抒己见,互补不足。同学们学习劲头十分强劲,班主任高兴地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表达了信息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特点是 ( )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板书设计: 见ppt
备注:实验等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样式可参照新授课教学设计模板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