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八年级语文(下)复习学案之 马说(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八年级语文(下)复习学案之 马说(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30 18: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学案
备课时间:5.29      上课时间:5.30        总课时:3课时
复习内容:马说      主备人:LCY     审查人:
复习目标:
1.生字词音,形。
2.重点文言虚词,实词解释。
3.翻译重点句子。
4.课文内容理解。
复习重点:
1.理解词意、句意、文意,能作简要分析。
2.能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
复习难点:
1.文言词汇;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
3.对中心语句的重点把握与品味,体会“说”的特点。
复习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指导复习。
复习过程:
一、语基巩固
1.默写:《闻雁》、《池鹤》、《迎燕》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世有伯乐(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马者( )(4)才美不外见( )(5)其真无马邪( )
答案:
二、解释重点字词:
1.故虽有名马( )2.故虽有名马(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骈死( )5.一食( )6.或尽粟一石( )( )7.食马者( )8.是马也( )9.外见( )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 )11.安( )12.策之不以其道( )13.以其道( )( )14.尽其才( )15.执策而临之( )16.执策而临之( )17.执策而临之18.其真无马邪( )( )19其真不知马也( ) 20.世有伯乐( )21.而伯乐不常有( )22.不以千里称也( )( )23.食不饱( )24.马之千里者( )25.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6.才美不外见( )27.虽有千里之能( )28.或尽粟一石( )29.其真不知马也( )30.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三、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②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通 含义: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含义: 通 含义: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执策而临之。
8.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五、一词多义。
(1)食 (2)以
(3)之 (4)其
(5)策
答案:(1) (2) (3) (4)
(5)
六、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7.本文的主旨是: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表明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
1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_______。(用原文回答)
12.文中以伯乐相马的典故立意,以千里马喻____,伯乐喻____,食马者喻__,对封建社会中压制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七、阅读、理解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答案:。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答案:
3.全文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4.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答案:
5.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答案:
6.“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8.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
修辞:作用:
9.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案:
10.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案:11.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答案:
13.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答案:
14.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案:
15.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八、开放探究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力求做到语意连贯、流畅、合理。
这花如果生在别处,我也许不屑一顾。可是开在中流砥柱上,又是惟一的一朵,我便特别喜爱。它是石缝中钻出的花,是“天行健”“自强不息”的文化徽章,这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是巨浪播下的种。
修改为:
2.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人生既然有烟波江面,就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
答案:
九、综合与创新
1..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
(1)吕蒙:___
(2)诸葛亮:____ _
(3)项羽:_______ 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
2.展开联想和想像,模仿例句,为字母“F”、标点“ ”或其他字母、标点各写一句话。
例句:A,是一座新的高峰,正在召唤着渴求知识的人去攀登。
答案:
3.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
4.请写出至少两个带马字的成语。
答案:示例:。
5.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答案:
6.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案:
十、写作训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痛地留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100字左右)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