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
2.自读点拨法。
3.做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配乐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配文插图、文本资料。
1课时。
结合《探究在线》(一本通“预习助记”)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并将作家、作品、背景简介做成演示PPT文稿。)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1.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2.自读课文,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部分。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明确: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4.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明确: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1.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被称为“托物言志”或是“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3.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全班讨论、明确。
(1)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
明确:“十多年前”家门外有一大株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2)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3)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明确:引导学生品味第七段和第十段的内容,并理解: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于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时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明确: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保持对生命的美好向往,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5)“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4.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1)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明确: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文对我们写作的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纵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象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练习部分。
“研讨与练习”说明
一、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哲理。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以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答好这些题目不太容易,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例如,句1写藤萝花之盛,要想象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三、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本题要求搜集,简便的办法是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作好记录,然后整理,这也可以说是搜集。要找书搜集,就要告诉学生哪些书有这样的材料。)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