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 归园田居(其一)
1.下列对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B.“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衿:衣服的交领
C.鼓瑟吹笙 鼓:弹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韵律) 暧暧远人村(模糊的样子)
B.契阔谈 (同“宴”,宴席,宴会) 方宅十余亩(方形)
C.一去三十年(离开)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D.对酒当歌(应当) 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4.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代指酒。
B.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阡陌: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D.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人们称为“山水诗人”。
6.下列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异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人才的渴求;《归园田居(其一)》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B.《短歌行》为四言古诗,两字一顿,古朴凝重,感情强烈;《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充满田园气息,风格清新自然。
C.《短歌行》运用了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归园田居(其)》则运用了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短歌行》中的比喻以明喻为主,《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比喻全是暗喻。
D.《短歌行》抒情委婉含蓄,诗人的情感隐含在比喻和典故中;《归园田居(其一)》所用词语感彩比较明显,所抒之情非常明白。
7.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际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④/③/②⑤/①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②/①⑤ D.①④/③/⑤/②⑥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隐逸文人在自然审美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①③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9.按要求填写句子。
(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指出诗人的本性是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诗人归去后的生活,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一个度假山庄名为“渊明山庄”,其设计布景,真切体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有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狗、鸡等。请你写一段赞美“渊明山庄”的话,要求语言生动,富有文采,80字左右。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句意。③漉:过滤。④近局:近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以诗人完成一天耕作后,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和《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2.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中心句,以“选择”为话题,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D项中“社会制度”说法不正确,此处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2.【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诗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中,D项,“山不厌高”意思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厌:满足。
故选D。
3.【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韵”,本性、气质;“少无适俗韵”意思是“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
B项,“方”,四周围绕;“方宅十余亩”的意思是“宅子四周十几亩地围绕着十几亩地”。
D项,“当”,对着;“对酒当歌”的意思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故选C。
4.【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并评价其情感的能力。
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整洁清幽”分析错误,“尘杂”实际上是指世俗的繁杂琐事,“虚室”指静室;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繁杂琐事,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故选D。
6.答案:C
解析:“暗喻”错,应为“借喻”。暗喻也叫隐喻,是本体、喻体同时岀现,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借喻则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7.【答案】C
【解析】
⑥虽曰寒梅却是迎春之开,所以⑥应为春。③暴雨骤至,当然是夏;④梅子酸芭蕉绿应为初夏。②雁在秋季迁移。①六出飞花指雪;⑤草尽也应为冬天。
8.答案:A
解析:横线处是对“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的具体阐释,④①在前,讲隐逸文化未出现时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表现方式,③是过渡,引出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即⑤紧接着补充说明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由此可知选A项。
9.答案:(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0.答案:现代都市充满无奈,春无鸟声,夏无蝉声,秋无虫声,冬无雪声,四季都是马达声。去渊明山庄一游,会让你洗去烦躁郁闷,让你的心灵回归宁静。这里有青山绿水,有榆柳桃李,有狗吠鸡鸣。在这里,你可以为心灵找到归宿。
解析:语段要体现陶渊明诗歌中的意境,要突出“渊明山庄”在涤荡心灵方面的作用。语言要优美、生动,能吸引游客。
11.答案:(1).B;
(2).①直抒胸臆。《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抒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②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五)》,写“山涧清且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等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③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五)》,“漉新酒”“招近局”“燃荆薪”这些事表现了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一事则写出了诗人归隐后内心的宁静。
解析:(1).“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理解不当,“崎岖历榛曲”是说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渲染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
(2).就本诗而言,第一句是直抒胸臆;第三句是借景抒情;结合注释②可知,第四句是借用典故抒情;第五至八句写事,是借事抒情。联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二者都运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的方式。点明抒情方式后,还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要落在情感的概括上。
12.答案:示例: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曾经生活的丛林,被养在池子里的鱼向往自由游移的深潭。一个人适宜的地方应该与自己的天性相符,并以此为依据去选择人生的道路。
或许有时候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我们作出了不适合个人的选择,但我们真的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吗 如果坚持走下去了,我们面对的会是阳关大道还是万丈深渊呢
有些选择可以重来,比如陶渊明多次为官,最终选择归园田居,但有些选择却未必如此,例如被关在笼中的鸟真的能够回到丛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