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12:2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式。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者的装束。
2.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 B.乍暖还寒时候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轻浮放荡)
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道路)
C.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如今有谁堪摘(忍受,经得起)
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多情应笑我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客有吹洞箫者
D.烽火扬州路
6.下列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不仅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7.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 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二.非选择题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赤壁雄奇壮阔之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1.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1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续写两个句子。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藦①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②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荼藦:落叶灌木,花白色,有香气。②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荼藦如雪,这是从视觉上表现春天的明艳;龙孙破壁而出,母燕引雏燕试飞,流莺娇声唤友,这是从听觉上表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欣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词人抑郁烦乱的心绪。
C.下片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子规”这个典型意象来烘托词人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伤感。
D.这首词上片即景抒情,没有选取落花飞絮、凄风苦雨的画面来表现愁情,而是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片刻画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心理描写,也有环境点染。
(2).本词写的是思乡愁情,词中却说这是“古今遗恨”。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倒装句式理解的能力。古诗词中的“倒装”又叫“颠倒”,是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要区别于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古诗词中倒装的出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倒词、倒句、倒叙。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读懂诗句。
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可翻译为“香稻粒啊,是那宫里喂鹦鹉剩下的;梧桐树啊,是那凤凰栖息到老的巢。”把香稻和碧梧放在句前,起强调作用,是为了说明物产丰富。
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可翻译为(如果周瑜重游这个三国古战场,)一定会笑我太多愁善感,早早地生出了白头发了。
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可翻译为(像孙权这样的英雄的事迹已成为历史,在京口北固亭)这个地方再也找不出其英雄孙仲谋的陈迹了。
所以排除A、B、D三项;
C项,翻译为: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
故选C。
2.【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其中,“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故选C。
3.【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词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A项,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才华的。
B项,路:宋时行政区域名。
D项,堪:可以,能够。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5.答案:B
解析:例句:宾语前置。A.被动句;C.定语吞置;D.主谓倒装。
6.答案:C
解析:“卷”字不是拟人手法
7.【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然后回顾常见修辞,把握修辞的特点,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常考修辞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等。
ACD三项都使用比喻修辞,“卷起千堆雪”是把激起的浪花比作雪;“江山如画”把祖国江山比喻成绚丽多彩的图画,“人生如梦”把人生比作梦。
B项,“樯橹灰飞烟灭”使用借代,用“樯橹”代指曹军战船,进一步代指曹军。
故选B。
8.【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然后回顾常见修辞,把握修辞的特点,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常考修辞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等。
ACD三项都使用比喻修辞,“卷起千堆雪”是把激起的浪花比作雪;“江山如画”把祖国江山比喻成绚丽多彩的图画,“人生如梦”把人生比作梦。
B项,“樯橹灰飞烟灭”使用借代,用“樯橹”代指曹军战船,进一步代指曹军。
故选B。
9.答案:(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0.【答案】(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①以古代诗歌为内容;②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③既然给出了例句,仿句要做到与例句的句式尽量一致,即“XX在……的……,……,用……了……”。
11.答案:③②⑥④①⑤
12.答案:【示例】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人云的高楼(或: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仔细分析画线的句子。首先明确画线的句子为比喻句,故仿写时也应用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次,“姑娘”“汉子”是一组相对的词语,故仿写时应选用含义相对的喻体,如小溪与大河、流水与高山等;再次,观察画线句的句式,即“如果说婉约词是……,那么豪放词就是……”。按照以上分析续写即可,注意所选取的喻体应与婉约词、豪放词本身的特点相符。
13.答案:(1).A
(2).①思乡愁情是古往今来常见的情感,但词人比常人多了一份思乡难归的遗憾,更显出这份情感的深度。②词人执着于抗金恢复大业,却遭排挤,壮志难酬,乡愁中融入了“国恨”,堪为古今之大恨。
解析:(1).“龙孙破壁而出”“母燕引雏燕试飞”不属于听觉描写。
(2).作答时,要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分析出思乡难归的遗憾、“乡愁”中融入了“国恨”以及个人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