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复习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复习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4 09:0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1节 植被
1、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重点是识别特征、其次是分布位置、树种。
3、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的植被景观差别主要是?
4、荒漠植被的主要特征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下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18.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 ②气温低
③湿度大 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A
一、森林
热带雨林
1
森林类型 垂直 结构 生态特征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热带 雨林
复杂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丰富、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全年
高温多雨
自然环境影响植被分布和特征,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2
常绿阔叶林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s
森林 类型 分布 地区 垂直 结构 生态 特征 气候
特点
常绿 阔叶林
比雨林简单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常绿、花期集中、多革质叶片,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3
落叶阔叶林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森林 类型 分布 地区 垂直 结构 生态 特征 气候
特点
落叶 阔叶林
较简单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区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夏季高温(温暖)多雨;
冬季寒冷(温和)干燥(湿润)
4
亚寒带针叶林
Coniferous forest in sub frigid zone
森林 类型 分布 地区 垂直 结构 生态 特征 气候
特点
亚寒带 针叶林

简单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针状树叶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的比较
种类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植被特征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区
湿季植被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草类枯黄。
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
温带大陆气候区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矮小灌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条件差异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热量条件不同
39.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降水充沛 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 D.气候干旱
40.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
A.储水 B.防风 C.给养 D.隔热
A
D
A
第2节:土壤
1、土壤的组成成分包括?理想土壤中占比最多的是?
占比最少的是?根据哪两个指标最易区分砂土、壤土、黏土?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提供给土壤***和无机养分?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原因是气候影响**的速度和强度,常年温暖湿润的地方比寒冷干燥的地方成土速度?
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和**因素?原因是生物为土壤提供了?而土壤定义的核心是具有?
地貌因素中,高度通过影响**和**?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 进而影响土壤的**和**?坡度通过影响地表径流和重力作用,进而影响土壤的质地,从山顶到洼地的颗粒变化规律是?
2、土壤的剖面从上至下依次是?淋溶层和淀积层的相对位置是?
4、土壤功能的养护
土壤的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的肥力: 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黑色土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黄色土
表示土壤中是在黄土基础上发育的,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
红色土
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土壤
颜色
Soil color
白色
表示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
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
土壤的质地
主要组成 孔隙 水分 肥力 空气 热量
砂土 砂粒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 透水强;保水蓄水弱 有机质 易分解 通气 土温高
壤土 砂粒 粉粒 黏粒 兼有砂土、黏土特点 透水保水 保肥 通气 适中
黏土 黏粒 孔隙少 透水差;保水、蓄水性强 保肥性好 透气性差 土温低
古人对各地土壤的差异深有认识,如明代的《广志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说明,与“南土”比,“北土”( )
A.透水性好、持水性好 B.透水性差、持水性差
C.透水性差、持水性好 D.透水性好、持水性差
15.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岩石 D.水文
16.“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施放草木灰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B.施放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C.种植绿肥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
D.种植绿肥降低成土母质风化速度
D
A
C
土壤的剖面
-03
观察并回答:
1.请说出森林土壤自上而下分为哪几层?
2.请试着说出森林土壤每一层的颜色,并推理其肥力高低。
3.森林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壤组成成分可能有什么差异?
4.两种土壤剖面的差异是什么?
森林土壤剖面
耕作土壤剖面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母岩层
母质层
淀积层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
土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Main factors of soil formation
-01
土壤
成土母质
PARENT MATERIALS TO GENERATE SOIL
……
生物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
地貌因素
Geomorphic factors
……
气候因素
Climatic factors
……
时间因素
time factor
……
人为因素
anthropogenic factor
……
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因素: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3.气候因素: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4.地形因素: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高度、坡度、坡向、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5.时间因素: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黑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主要土壤,富含黑色的腐殖物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东北黑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却日益严重。东北很多地区运用免耕法对土坡进行修复和保护。使用免耕法的田地,通常每年只需要让大型机械开进田间两次。第一次是用专门的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等一系列操作,而且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排种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第二次则是用带有秸秆处理功能的收刻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切断,均匀及盖在土壤表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免拼法效果显著,当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增加。图为东北黑土分布示意图。
(1)分析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的自然原因。(6分)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充沛,土壤含水量丰富;.
②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多;③冬季漫长寒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积累。
黑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主要土壤,富含黑色的腐殖物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东北黑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却日益严重。东北很多地区运用免耕法对土坡进行修复和保护。使用免耕法的田地,通常每年只需要让大型机械开进田间两次。第一次是用专门的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等一系列操作,而且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排种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第二次则是用带有秸秆处理功能的收刻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切断,均匀及盖在土壤表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免拼法效果显著,当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增加。图为东北黑土分布示意图。
(2)推断东北地区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4分)
①翻耕造成下层土壤裸露,有机质在日晒雨淋下快速分解,养分流失;
②长期耕作,黑土养分枯竭;
③东北多大风,黑土表层遭受风蚀;
④夏季多雨,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黑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主要土壤,富含黑色的腐殖物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东北黑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却日益严重。东北很多地区运用免耕法对土坡进行修复和保护。使用免耕法的田地,通常每年只需要让大型机械开进田间两次。第一次是用专门的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等一系列操作,而且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排种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第二次则是用带有秸秆处理功能的收刻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切断,均匀及盖在土壤表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免拼法效果显著,当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增加。图为东北黑土分布示意图。
(3)简要说明免耕法对改善黑土的作用。(4分)
①减少对土壤的翻动,保护土壤结构,利于蚯蚓等土壤微生物的生存;
②秸秆覆盖,减少风蚀和水蚀,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③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