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设置了4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 “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这4个标题内容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阐述。让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有一个初步了解。
本节教材前两个标题内容为埃及自然地理的范畴,后两个标题为埃及人文地理范畴。从内在逻辑看埃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条件,而该国的自然条件又影响了其历史文物古迹多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现代经济城市和农业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此外,纵贯埃及南北的尼罗河为干旱沙漠提供了灌溉水源,既影响到古代文明的繁衍,又影响了现代城市和农业的分布。这也是本节教材的又一逻辑线索。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图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问答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和阅读资料获取知识。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埃及古老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和中国一样是数千年文明古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遗迹至今仍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旅游者,其中一种建筑遗迹如塔样,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它是埃及的象征——金字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提问思考):
(1)埃及的领土分为几部分 完全在非洲吗
(2)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3)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师生互动
教师?同学们在图上找出苏伊士运河、尼罗河、红海、西奈半岛和埃及首都开罗。思考埃及的西奈半岛是属于亚洲还是非洲。
学生?亚洲。
教师?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你能否说出埃及的领土组成包括哪些部分。?
学生?非洲的东北部主体部分和亚洲的西奈半岛。
教师 展示埃及的海陆位置世界地图(简要总结)埃及主要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的西奈半岛,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部和东部分别邻地中海和红海,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30°N之间。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课件展示)埃及的行政图
教师?看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海线路,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
(教师指图,学生说出找出埃及的主要陆上邻国)
学生?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埃及人民创造了每年10万美元的纯收入。
(教师展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和运河图片)
(课件展示)埃及的首都和民族图
教师?你知道埃及的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吗??
学生?面积约100万千米、人口6398万、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宗教为伊斯兰教、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是开罗。
小结:让自己说出答案除使其了解埃及的知识,锻炼了他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展示开罗简介)增加对埃及了解。
(课件展示)埃及的气候
教师?通过图像,同学们对沙漠广布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 撒哈拉沙漠。
教师 再根据埃及的位置分布图,结合地表特点和纬度位置。分析埃及的气候有何特征。?
学生?埃及除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外,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又干燥。
小结: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师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学生阅读)阅读尼罗河资料。
(回顾)(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教师简要总结)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
(学生思考)古代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为“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分组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
(显示幻灯片)老师给予指导。
古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可以灌溉农田,人们在这里发展农业,孕育了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的“绿色长廊”。城市和人口就是分布在尼罗河流域两岸,以及红海地中海沿岸,其他的地方,大多数是沙漠,没有水源,无法生存,这也是埃及人一条生命长廊!
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所以,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为“母亲河”。
(展示幻灯片)学生看看关于古埃及遗产图片。学生认识巨大雄伟壮观庄严的金字塔和神庙。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思考)古埃及遗产分布及游览埃及的古迹最适宜的交通工具。
学生?古迹沿尼罗河分布,交通工具船舶。
教师 在埃及除了可以游览文物古迹之外还可以看到些现代的建筑,如阿斯旺水坝。还可以看到美丽的沙漠风光,尼罗河风光。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也因此,埃及的旅游业非常发达,是埃及的重要收入来源。
小结:埃及的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和埃及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埃及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
教师?展示埃及的工农业分布图和物产分布图。你能看出埃及的农业集中分布在哪里,以生产什么农作物著称。
学生 尼罗河谷地与三角洲,长绒棉。
教师 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尼罗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优越的气候条件——夏季阳光充足、冬季温暖无霜。对棉花生长十分有利。其出产的长绒棉绒长3.81厘米,以光洁闻名于世,素有“白金”之美称,也为埃及换取了大量外汇。
小结: 可提示该种农作物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读图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
教师 请同学们思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经济获得了较快增长,工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试分析它发展较快的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分析总结。
教师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使学生明确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思考尼罗河对埃及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理解埃及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学生 (各种条件优势回答)
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纵贯本节内容可以看出,尼罗河养育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埃及,为干旱的沙漠提供了灌溉水源,既影响了埃及古代文明的繁衍也影响了埃及现代城市、工农业的分布和经济的发展,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从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来看,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学以致用 让学生课外思考埃及经济发展对本地经济的启示。
本课知识巩固,学生做题,教师指导。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互动总结本节知识结构。
八、布置作业
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必做作业:选择题。选做作业:选做题
九、设计自评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