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综合素质评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综合素质评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4 13: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能确定台风“圆规”中心的准确位置的是(  )
A.北太平洋 B.北纬18.9度,东经123.7度
C.距离菲律宾800公里 D.文昌与三亚之间
2.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  )
A.(3,4) B.(3,-4) C.(-3,4) D.(-3,-4)
(第2题) (第5题)
3.已知点P1(-6,5)和P2(-6,-5),则P1和P2(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x轴对称 D.不存在对称关系
4.已知点P(2m+4,3m-8)到y轴的距离是它到x轴距离的2倍,则m的值为(  )
A.5 B.-16 C.-16或0 D.5或
5.如图,正五边形ABCDE放入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若顶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0,a),(-3,2),(b,m),(c,m),则点E的坐标是(  )
A.(2,-3) B.(2,3) C.(3,2) D.(3,-2)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点(-1,-x2)位于第三象限;
②若x+y=0,则点P(x,y)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③若点A(2,a)和点B(b,-3)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5;
④点N(1,n)到x轴的距离为n.
A.1 B.2 C.3 D.4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3),B(2,1),经过点A的直线a∥y轴,点C是直线a上的一个动点,当线段BC的长度最短时,点C的坐标为(  )
A.(3,2) B.(-3,-1) C.(2,3) D.(3,1)
8.已知点P(m-1,n+2)与点Q(2m-4,2)关于x轴对称,则(m+n)2 023的值是(  )
A.1 B.-1 C.2 023 D.-2 023
9.在平面上,过一定点O作两条斜交的数轴x和y,它们的夹角是ω(ω≠90°),以定点O为原点,在每条数轴上取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就在平面上建立了一个斜角坐标系,其中ω叫做坐标角.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与两数轴分别交于点A,B,点A,B的坐标分别是(x,0)和(0,y),则点P的坐标是(x,y).如图, ω=60°,且y轴平分∠MON,OM=2,则点M的坐标是(  )
A.(2,-2) B.(-1,2) C.(-2,2) D.(-2,1)
(第9题)     (第11题)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x,y),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f(x,y)=(y,x).如f(3,4)=(4,3);②g(x,y)=(-y,-x).如g(3,4)=(-4,-3).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3,-4),那么g(f(-4,5))=(  )
A.(5,-4) B.(-4,5) C.(4,-5) D.(-5,4)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
A.(0,) B.(0,3) C.(0,) D.(0,4)
12.如图,长方形BCDE的边BC,DE平行于x轴,边CD,BE平行于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从点A(2,0)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匀速运动,则物体甲和物体乙的第2 022次相遇点的坐标是(  )
A.(2,0) B.(-1,1) C.(-2,1) D.(-1,-1)
(第12题) (第13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A的坐标为(-1,1),AB平行于x轴,则点C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
14.已知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的距离是7,且|a-b|=a-b,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2+1)一定在第__________象限.
16.已知点A(a,3),过点A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两条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18,则a的值是________.
17.P1(x1,y1),P2(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我们把|x1-x2|+|y1-y2|叫做P1,P2两点间的“直角距离”,记作d(P1,P2).已知动点P(x,y),定点Q(2,1)满足d(P,Q)=2,且x,y均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____个.
18.如图,点A0(0,0),A1(1,2),A2(2,0),A3(3,-2),A4(4,0),…,根据规律,探究点A2 022的坐标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若点A,B,C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乘-1,将所得的点A′,B′,C′在图中描出来,并依次连接起来,从图象可知△ABC与△A′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求四边形AB B′A′的面积.
20.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
(1)求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
(2)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其中一个顶点的坐标是(-2,0),并写出其余两个顶点的坐标.
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2),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
(1)A1,A2分别是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和关于y轴对称的点,直接写出点A1,A2的坐标,并在图中描出点A1,A2;
(2)连接AP,求使△APO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
2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a+kb,ka+b)(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点P(1,4)的“2属派生点”为P′(1+2×4,2×1+4),即P′(9,6).
(1)点P(-2,3)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2)若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且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3倍,求k的值.
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A(x1,y1),B(x2,y2),这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AB=.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
(1)若点A(3,3),B(-2,-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2)若点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7,点B的纵坐标为-2,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若某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A(0,5),B(-3,2),C(3,2),你能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请说明理由.
24.如图,在以点O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a,b),点C在y轴上,且BC∥x轴,a,b满足|a-3|+)=0.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C→O的路线运动(回到点O时停止运动).
(1)写出点A,B,C的坐标;
(2)当点P运动3秒时,连接PC,PO,求出点P的坐标,并写出∠CPO,∠BCP,∠AOP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
(3)点P运动t秒后(t≠0),是否存在点P到x轴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一、1.B 2.D 3.C
4.D 点拨:因为点P(2m+4,3m-8)到y轴的距离是它到x轴距离的2倍,所以
|2m+4|=2|3m-8|,
所以2m+4=2(3m-8)或2m+4=2(8-3m),
解得m=5或m=.
5.C 6.B 7.D 8.B 9.C
10.C 点拨:g(f(-4,5))=g(5,-4)=(4,-5).
11.B 12.A
二、13.(3,5) 
14.(7,3)或(7,-3)
点拨:因为|a-b|=a-b,
所以a-b≥0,
所以a≥b.
因为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的距离是7,
所以a=7,b=±3.
所以点P的坐标是(7,3)或(7,-3).
15.二  点拨:因为点(-1,m2+1)的横坐标-1<0,纵坐标m2+1>0,所以符
合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故点(-1,m2+1)一定在第二象限.
16.±6
17.8
18.(2 022,0)  点拨:观察图形可知,各点的横坐标依次是0,1,2,3,4,…,
所以点A2 022的横坐标是2 022;各点的纵坐标依次是0,2,0,-2,0,2,0,
-2,…,每四个数一循环,所以(2 022+1)÷4=505……3,
所以点A2 022的纵坐标是0.
所以点A2 022的坐标是(2 022,0).
三、19.解:(1)如图,
△ABC与△A′B′C′关于y轴对称.
(2)易知四边形ABB′A′为梯形,由题意可知点A,B,A′,B′的坐标分别为(3,4),(1,2),(-3,4),(-1,2),
则AA′=6,BB′=2,四边形ABB′A′的高为2,
因此S四边形ABB′A′=×(2+6)×2=8.
20.解:(1)因为AB=AC=5,BC=6,AD⊥BC,
所以BD=CD=BC=3.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AD==4,
所以S△ABC=BC·AD=×6×4=12.
(2)如图,以BC边所在直线为x轴,BC上靠近B的三等分点为坐标原点,可知B点坐标为(-2,0),
则CO=4,DO=1,且AD=4,
所以C(4,0),A(1,4).(答案不唯一)
四、21.解:(1)A1(-2,2),A2(-2,-2),如图.
(2)设点P的坐标为(t,0),OA==2.
当OP=OA时,点P的坐标为(-2,0)或(2,0);
当PA=OA时,点P的坐标为(4,0);
当OP=AP时,点P的坐标为(2,0).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0)或(2,0)或(4,0)或(2,0).
22.解:(1)(4,-1)
(2)因为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
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0.
设P(0,b)(b>0),
则点P的“k属派生点”为P′(kb,b),
所以PP′=|kb|,OP=|b|.
因为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3倍,
所以|kb|=3|b|,
所以k=±3.
五、23.解:(1)因为点A(3,3),B(-2,-1),
所以AB==.
(2)因为点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7,点B的纵坐标为-2,所以AB=|-2-7|=9.
(3)△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因为AB==3,
AC==3,
所以AB=AC.
又因为BC==6,
所以AB2+AC2=36=BC2,
所以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4.解:(1)因为|a-3|+=0且|a-3|≥0,≥0,
所以|a-3|=0,=0,
所以a=3,b=4,
所以A(3,0),B(3,4),C(0,4).
(2)当点P运动3秒时,点P运动了6个单位长度.
因为AO=3,AB=4,
所以点P在线段AB上,且AP=3,
所以点P的坐标是(3,3).
如图,过点P作PE∥AO.
所以∠AOP=∠EPO.
因为CB∥AO,
所以CB∥PE,
所以∠BCP=∠EPC.
因为∠CPO=∠EPC+∠EPO,
所以∠CPO=∠BCP+∠AOP.
(3)存在,理由如下:
①当点P在OA(不含点O,含点A)上运动时,点P到x轴的距离为0,
因为t≠0,所以t≠0,所以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②当点P在AB(不含点A,含点B)上运动时,
3<2t≤3+4,
所以<t≤,此时PA=2t-3,
所以2t-3=t,
解得t=2,
则PA=2×2-3=1,
所以点P的坐标为(3,1);
③当点P在BC(不含点B,含点C)上运动时,7<2t≤10,即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4,
所以t=4,
解得t=8.
因为④当点P在OC(不含点C,含点O)上运动时,10<2t≤14,即5因为PO=OA+AB+BC+OC-2t=14-2t,
所以14-2t=t,
解得t=,
所以PO=14-2×=,
所以点P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P运动t秒后,存在点P到x轴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的情况,点P的坐标为(3,1)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