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说课稿
扬州市花园小学 陈立云
分析教材
教材的纵深联系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第3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教材依据电和磁的密切关系,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放在这个单元里进行教学。本课是对前两课《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延续和巩固,通过组织学生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让学生会用简单电路检测判断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一种“解暗盒”的科学思想。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首先,教材呈现一个问题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判定老师手中的电线是连的还是断的?进而引导学生用连接起来的电池和电珠进行试探,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其次,引导学生设计暗盒,用简单电路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最后,让学生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出错,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本课我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
设计构想
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情境导入——师生演示操作——学生分组设计暗盒并探测暗盒电路——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总结。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2、能利用简单表格记录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科学知识
3、意识到合理安排检测顺序的优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4、从小树立科学探究精神,初步掌握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电路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
把“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电路连接情况”确定为教学重点,是根据本单元中认识电路这个重点提出的,以延伸和巩固认识简单电路知识。
把“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是否节省时间,有次序的进行操作是合作学习,操作实验,收集证据过程的关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分析
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我把全班学生以4人一小组分为若干个小组。由于实验器材数量有限,为了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我让每组分工到位:一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汇报实验活动结果,一人负责材料的整理。小组同学共同参与观察,交流,探究暗盒里电路连接情况。在合作学习中,我参与到每组,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给予指导,使学生达到会学,会有次序地操作,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对实验中有序操作往往很缺乏,首先我采取了演示指导教学法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接着结合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的特点,采用“探究——研讨”教学,引导学生设计暗盒电路,在探测暗盒电路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电路知识进行“学术研讨”。
介绍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4人一组)暗盒一只、检测器一只、导线4根、灯泡2只、电池2节。
教师材料:检测器一只、暗盒一只、导线三根。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演示指导。
教师手握两根电线提出问题:哪根是好的导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肯定用简单电路检测的方法,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检测器的结构。这时教师再提供检测器并请两名学生到前演示,并根据演示结果板书:
亮------导线连接
不亮----导线断开
这时教师再拿出一个暗盒(A—B接灯泡,C—D接1节电池)请学生演示用检测器检测,并根据演示结果板书:
微亮-------连接了灯泡
更亮--------连接了电池
请看视频:教师握线,学生检测
左手
右手
A—B
C—D
亮
导线连接
不亮
导线断开
微亮
连接了灯泡
更亮
连接了电池
这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板书)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这一教学环节有两个特点:
一是强调实验现象与暗盒电路的关系。即亮表示什么?不亮又表示什么?这是本课探究思维的核心,理清实验现象与暗盒电路的关系,才能设计和解析暗盒。
二是强调实验记录,这是对教学难点的剖析。暗盒接点多,如没有有序的实验与记录,实验的过程必然是混乱的。有序的实验与记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分工,设计暗盒。
这一环节教师提供暗盒材料,将设计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高涨。让学生先设计本组的暗盒,有助于探测他组的暗盒电路。先经历“由里及表”,再进行“由表探里”,透析思维的过程性。先设计好暗盒电路,再进行暗盒组装。这是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前必动脑的科学思维。同时强调小组合作,强调分工。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要求学生设计暗盒时,在两点之间要么安装一节电池,要么安装一节灯泡,且暗盒里的电池、灯泡节数均为一,以免设置复杂给学生判断带来思维的干扰。暗盒里设四个接点最为合理。接点过多只是思维的重复,还会成为探究活动的障碍。提醒学生不得让暗盒里形成短路。
学生设计的暗盒可谓五花八门,见图。
小组竞赛,探测暗盒。
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探测其他小组设计的暗盒电路,这是本节课学生兴趣最浓的地方。大家都想解开别人设计的“谜”,利用这股探究动力,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请看视频:学生合作检测暗盒
“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是本环节的关键。学生动手热情高,但缺少理性的思考,有些学生只是将热情放在“灯泡亮了”的高喊声中,却完成不了探究的目标。这里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记录单的设计上。
A←→B
C←→D
D←→B
A←→D
C←→B
A←→C
亮
不亮
微亮
更亮
提醒学生每两个点的检测,一定要将两端导线调换,做到两次检测,来确定两点间究竟有什么。因为电流是有方向的。
指导学生测试要有序,四个接点,六次检测,要检测一次记录一次。检测完成后要在思维上要将实验现象和暗盒电路的猜测联系起来,要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暗盒电路的结构图。
请再看图,这当中类似于第五种的最让学生难以判断,因为每两个点的检测都呈现连接显示,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作出种种假设,逐一排除,方能找到正确线路。
这时我参与活动把握的有:连接的次序,记录的次序,讨论交流气氛,检验器故障,暗盒故障,判断结果……这个环节遵循了这样的课标: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讨论交流,探索结果,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揭开暗盒,提出改进
揭秘很简单,揭开暗盒后学生的探究热情势必会从最高点跌落下来,所以要做足揭开前的研讨部分,这里采用了研讨教学法。
以交换暗盒的两个小组为一轮探讨,先请双方交流一下实验现象及各自的探测结论,然后再揭开暗盒。揭开后再互相对比设计图和实验记录图的差异,互相提出改进的建议。在交流中教师提醒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记录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探究别人的探究,目的在于关注他人的研究成果。现在的学生容易以自我中心,强调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发现。此举意在倾听别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思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说板书
亮------导线连接
检测器 不亮----导线断开
微亮-------连接了灯泡
更亮--------连接了电池
板书体现的就是“实验现象与暗盒电路的关系”,体现了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
课件14张PPT。3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扬州市花园小学 陈立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内容说过程说过程暗盒电路设计说过程实验记录单说 过 程教学流程
四、揭开暗盒,提出改进。1、以两个小组为一轮探讨,交流实验现象及各自的探测结论。
2、互相对比设计图和记录图的差异,给对方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相机提醒学生充分利用记录单表达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