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可被作为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
②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主要依据
2.能力目标
尝试根据动物和植物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对生物分类产生兴趣并乐意学习和运用分类知识
② 勇于表达自己的分类意见,积极参与分类活动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和等级
2.难点
确定科学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题引入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三文鱼事件知道吗?播放相关视频,指出真假三文鱼之争其实就是涉及到生物的分类问题,引出课题 认真观看视频,兴趣盎然 从热点新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提问: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生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学习的?按照生存的环境来分类,有什么局限性?什么是科学分类? 水中的生物 地面上的生物 空中的生物 土壤里的生物 按照生存环境来分,许多生物并不局限在一种环境中生活,比如鸭、鹅有时在水里有时在岸上有时可以飞到天空,那究竟是算水中的生物、地面上的生物还是空中的生物?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的等级。 可以提示查看教材目录;按照生物生存的环境来分类,不具备唯一性,说明这样的分类不科学,引出科学分类概念
三.学习新知 给动物分类:PPT依次出示水螅和涡虫;蛔虫和蚯蚓;河蚌和蝗虫结构特征图片,通过回顾、归纳和总结前面章节学过的相关知识,练习分类的技能,阐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反映生物界的进化情况 给植物分类PPT出示油菜植株、几种裸子植物植株;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图片;回顾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等特征,将它们分类。 回忆旧知,通过分析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认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理解生物界的进化情况。 检验已学或常见的一些生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的学习程度,体验科学分类的优越性和学习的必要性,理解和应用本节的两个重要概念,了解分类结果的两种表达方式。
四.练习反馈 出示一些前面章节学过的动植物图片,根据要求分类 完成学案上的动物分类表、植物分类概念图 正确的分类结果应该是只有一个唯一答案;动物分类表属于表格形式,比较常见,容易填写;植物分类概念图更一目了然,文字更简要,有新鲜感,但图较难填写
五.课堂小结 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 植物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种子植物又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生物分类依据的特征有形态、结构、生理、发育、习性等方面;通过生物分类,可以阐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反映生物界的进化情况。 脊椎动物各个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已经确定了,特别要指出,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而无脊椎动物各个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还有争议,不用详述;藻类植物也是个一般名称,不是正式的分类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