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蕨类植物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蕨类植物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4 16: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1.1地面上的植物
——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贯众的观察,能够描述其生活环境、根、茎、叶的特征。
2.通过对其他蕨类植物(凤尾蕨)的观察,能够归纳概括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初步学会辨别蕨类植物。
3.简单了解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贯众的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将其他蕨类植物(凤尾蕨)与贯众作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3.通过描述几种蕨类植物的特征,逐步养成科学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实践,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态度和方法。
2.通过学习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分析树蕨大量减少的原因,认识到保护蕨类植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爱护身边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贯众的生活环境和根、茎、叶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其他蕨类植物的观察,归纳概括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寻找和采集蕨类植物,购买几种蕨类植物的小盆栽,拍摄录像,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Sunny队的成员们相约一起到镇江南山去踏青,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播放视频《Sunny队的新发现之一》。提问:“你知道他们发现的是哪种植物吗?” 揭示主题——蕨类植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蕨类植物的王国。 观看视频。 猜测。有部分学生认出是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刚才的视频中,Sunny队是在哪里找到蕨类植物的?这说明蕨类植物一般生活在哪里? 展示图片。 再看图片中泥土的颜色,说明蕨类植物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回忆Sunny队寻找蕨类植物的视频,结合对图片的观察,发现蕨类植物生活在岩缝、墙角、大树下等。 归纳:蕨类植物喜欢阴湿的环境。
二、观察贯众 设问:“你想近距离地看看蕨类植物吗?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蕨类植物——贯众。” (一)活动:观察观众 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观察贯众的叶是什么形状?叶的背面有什么?猜一猜这是它的什么结构? 2.观察贯众的根是什么形态的? 3.找一找贯众的茎在哪里?并在课本65页图上标注贯众植株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4.量一量贯众的高度,它的植株高大吗?与被子植物(桃)相比,贯众有花、果实或种子吗? 在大家动手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如何识别植物的根、茎、叶等特征。 分组活动,巡视指导。 (二)展示交流: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贯众的特征,下面请一个小组上来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配合学生的展示过程,呈现贯众的植株图和叶背面图、课本65页的贯众图上所标出的结构名称、贯众和种子植物(桃)的对比图。 突出展示孢子囊和种子的图片。 强调“贯众没有种子,有孢子,用孢子繁殖,因而是孢子植物。” 感谢这组同学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请把掌声送给他们。 (三)活动:看一看孢子 你想看一看孢子是什么样的吗? 展示活动要求: 1.用镊子刮一些成熟的孢子囊,用刀片将孢子囊切开,将里面散落出的褐色粉末刮到白纸上,这是贯众的孢子。 2.尝试用放大镜看一看孢子。 你发现了什么? 温馨提示:刀片比较锋利,请大家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展示显微镜下拍到的孢子照片。 这是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孢子。可以看出孢子的结构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展示孢子和种子对比图。 “议一议:孢子和种子在大小、形态结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大小形态结构适应环境的能力孢子 种子
(三)小结贯众的主要特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蕨类植物贯众。你能说一说贯众有哪些主要特征吗? 展示表格: 贯众特征生活环境 叶 茎 根 繁殖方式
跃跃欲试。 学习区分“单叶、复叶”、“直根系、须根系”和“地上茎、地下茎”。 各小组根据问题的引导,分工合作,逐步观察贯众的叶、根、茎的特征。 某小组上来展示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贯众有复叶、不定根和地下茎,叶背面有孢子囊。 展示图片上标注的结构名称。 通过测量发现贯众的植株比较矮小。 对比被子植物(桃)和蕨类植物贯众的特征:桃能开花、结果,有种子,用种子繁殖;而贯众不开花、不结果、也无种子,用孢子繁殖。 了解孢子植物的概念。 回到座位就坐。 按照活动要求观察孢子。 发现孢子很小,用放大镜几乎看不清其形态特征。 观察图片,发现孢子是单细胞的。 组内讨论、分析比较孢子和种子的差异,认识到:孢子比较小,结构简单,适应环境的能力弱。而种子较大,结构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根据表格的提示,归纳贯众的主要特征: 喜阴湿环境 复叶,叶背面有孢子囊 地下茎也叫根状茎 不定根 用孢子繁殖
三、归纳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这是蕨类植物吗? 过渡:“Sunny队在踏青过程中还有一个新的发现,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播放视频《Sunny队的新发现之二》。 提问:“我把Sunny队采集到的植物带到了现场,请同学们帮忙鉴定这种植物是蕨类吗?叶子背面‘细线’一样的结构是什么呢?” 提示:你可以将它的根、茎、叶等特征与贯众作比较。经过细致的分析比较后再下结论。 展示图片,揭晓答案:这确实是蕨类植物,它叫凤尾蕨,又称井栏边草。常见于潮湿的井口边或潮湿的砖缝旁。 (二)归纳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我们已经观察了两种蕨类植物,你能根据贯众和凤尾蕨之间的共同点,尝试说一说蕨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吗? 1.生活环境: 2.叶: 3.茎: 4.根: 5.繁殖方式: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疑问吗? 你们问的很好。现在我们就来看这棵植物。 拿出鸟巢蕨的小盆栽,同时展示鸟巢蕨的根、茎、叶、孢子囊照片。 它叫鸟巢蕨。大家看,它是复叶吗? 所以,蕨类一定都是复叶吗?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一定长在叶片背面吗?请看这些图片。 展示图片:形态各异的孢子囊群 现在请重新归纳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展示填空: 小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喜_____环境 2.叶:有_____,也有_____ 3.茎:_______ 4.根:_______ 5.用_____繁殖(____植物) 产生好奇心。 观看视频。 对这种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进行细致地观察,并分析它与贯众的相似之处。组内交流,得出结论: 这种植物有复叶、地下茎、不定根,与贯众相似,应该是蕨类植物。我们推测它叶子背面“细线”一样的结构是孢子囊。 认识第二种蕨类植物凤尾蕨(井栏边草)。 思考讨论贯众和凤尾蕨之间的共同点,尝试归纳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喜阴湿环境 2.复叶,叶背面有孢子囊 3.地下茎 4.不定根 5.用孢子繁殖 议论。 提出疑问: “1.蕨类植物一定都是复叶吗?” “2.蕨类植物的孢子囊一定长在叶片背面吗?” 观察盆栽和照片发现鸟巢蕨是单叶。也有地下茎和不定根,叶背面有孢子囊。 “不是,也有单叶。” 观察图片,发现有些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是长在叶腋处或孢子柄上的,不一定都在叶片背面。 根据填空的提示,重新归纳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喜阴湿环境 2.有单叶,也有复叶 3.地下茎 4.不定根 5.用孢子繁殖(孢子植物)
四、蕨类与我们的生活 蕨类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展示图片。 补充介绍: 1.展示波斯顿蕨、凤尾蕨、肾蕨、心愿蕨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蕨类植物的作用之一——观赏价值。 2.展示蕨菜、蕨根粉和苹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蕨类植物的作用之二——可食用或做动物的饲料。 3.展示卷柏和肾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蕨类植物的作用之三——药用价值。 展示芒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蕨类植物的作用之四——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蕨类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低矮的现代蕨类,古代有蕨类植物吗?”请看视频 播放视频:《侏罗纪公园》片段。 提问:“你知道影片中腕龙吃的是哪一类植物吗?” 展示古代蕨类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这是古代蕨类植物,它们与现代蕨类有什么不同之处? 煤可用来燃烧和发电,它是古代蕨类植物被掩埋在地下,经过数千万年的变化才形成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种资源? 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多数已灭绝,那么现代还有没有高大的蕨类植物呢? 展示“桫椤”的图片和资料,提问:“既然蕨类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树蕨又如此稀有珍贵,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 展示《蕨类植物的简介》。 请语文课代表帮我们读一下这段资料。 观察图片,尝试说一说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图片发现有些蕨类植物有观赏价值;蕨菜可以食用;卷柏等蕨类植物有药用价值;芒萁可以指示土壤性质。 答:蕨类植物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可以食用和做饲料,还可以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产生好奇。 欣赏视频,发现影片中腕龙吃的就是古代蕨类植物。 发现古代蕨类植物长得十分高大,并形成了现在的煤,绝大多数种类现已灭绝。 意识到现代地球上的煤来之不易,要节约资源,提倡低碳生活。 产生好奇。 阅读“桫椤”的资料,了解它的稀有和珍贵,产生爱护蕨类植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语文课代表大声朗读资料,其他学生跟随默读。 了解有关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和我国蕨类植物的相关信息。
五、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们与蕨类植物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你对蕨类植物有了哪些了解呢?一起来谈一谈吧。 评价鼓励。大家说的都很好,看来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少呢! 畅所欲言。
六、学以致用 过渡:“Snuuy队的成员们学习了蕨类植物以后,处处留心观察,希望能找到身边的蕨类植物。那么他们找到了吗?请看视频。” 播放视频《Sunny队的新发现之三》 因为没有看到孢子囊,Sunny队无法确定他们找到的是不是蕨类植物,你有没有办法来帮他们辨别呢? 展示该植物的叶、根、茎等图片。 肯定学生的猜测。看来大家已经轻松地掌握了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接下来就要考考大家喽。 我带来了六个盆栽,每小组可选择一个盆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辨别你们组所拿到的盆栽植物是不是蕨类植物。 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上来选小盆栽。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有结论了。请每组派代表来展示交流辨别结果。 学生展示的同时,在旁放映相应的植物的幻灯片,以便于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该植物的主要特征。 每个小组介绍完后,公布该植物的名称。 1号盆栽植物是铁线蕨。 2号盆栽植物是傅氏凤尾蕨。 3号盆栽植物是狼尾蕨。 4号盆栽植物是珊瑚蕨。 5号盆栽植物是鹿角蕨。 6号盆栽植物是栀子花。 组内交流讨论。 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发现该植物是复叶、地下茎、不定根。符合蕨类植物的特征,猜测是该植物是蕨类。 各小组认真观察,交流讨论,推测答案。 派代表上来展示交流本组的辨别结果。
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蕨类植物的王国里畅游,对它们有了深刻的了解,希望大家课后也能多关注蕨类植物,尽自己所能保护蕨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整理、上交实验器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