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第4章 第3节 第2课时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第4章 第3节 第2课时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07: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 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请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填空。
2H2O  2H2↑ + O2 ↑
物质的质量比:[2×(  )]∶[2×(  )]∶(  )
上述化学方程式表示:
(1)宏观意义:水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和    的事实。
(2)微观意义:反应中H2O、H2、O2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质量关系: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
2.关于2H2+O22H2O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  )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知识点 2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4.3 g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 (  )
A.12 g B.10 g C.8 g D.5 g
5.[2020·常德]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得到的沉淀质量为1.00 g。计算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
0.01 g)。
(1)按题意设未知数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比例关系
(5)计算x,并作答
6.以下是小陈同学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请帮他找出错误之处。
练习题:实验室用15.8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问题反思: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会发现第    和    步的错误会导致列出不正确的比例式,最终严重影响求算结果。
7.如图示,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 (  )
A.S+O2S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8. 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 g A与一定质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3.6 g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2 g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D的质量
C.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11
D.A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9
9.相同质量的下列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少的是 (  )
A.镁 B.碳 C.氢气  D.铁
10.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一定量的某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图下表所示。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混合物质量/g 34.3 32.7
若反应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 g
C.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11.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图下反应:2M+S M2S。甲、乙两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M的质量/g S的质量/g M2S的质量/g
甲 6.0 2.5 7.5
乙 7.0 1.5 7.5
A.64 B.56 C.39 D.23
12.实验室加热28.0 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4 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13.[2020·天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量相等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0∶87
B.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22.3 g,其中含氧元素4.8 g,则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为7.3 g
C.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D.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向38 g该溶液中加入1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2 g氧气
14.[2020·北京改编] 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Cl2,可由NaClO2与Cl2反应制得。
(1)配平化学方程式:  NaClO2+Cl22ClO2+  NaCl。
(2)71 g Cl2完全反应,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多少
15.[2020·甘肃改编]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示的实验。根据以下信息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18 2 32
(1)通电 氢气 氧气 
(2)2∶2∶1
(3)4 32 9∶1∶8
2. C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在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不能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
3.B 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通过各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计量数还可以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通过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4.D 依据金属镁与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5.
6.①未知数x后面多加了单位“g”
②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气的化学式后面没有标上气体符号;高锰酸钾中锰的元素符号书写错误;锰酸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③有关氧气的量没有对齐写在氧气化学式的正下方
④化学方程式没配平,导致列出错误的比例式,影响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没有带单位“g”
⑤计算结果应为1.6 g,故答应为“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6 g”
② ③
7.C
8. C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反应A+3B2C+2D中,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24,则2.8 g A完全反应消耗物质B的质量为2.8 g×=9.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和;2.8 g A与
9.6 g B完全反应生成3.6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2.8 g+9.6 g-3.6 g=8.8 g,所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9.6 g∶8.8 g=12∶11;根据2.8 g A 与9.6 g B完全反应生成3.6 g D和8.8 g C,则反应中A与D的质量比为2.8 g∶3.6 g=7∶9,可计算出物质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9。
9.D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找到如图下关系:
2Mg~ C~ 2H2~Fe ~O2
48  12 4  84  32
即消耗相同质量的氧气时,需要氢气的质量最少,需要铁的质量最多。因此相同质量的四种物质与氧气反应时,消耗氧气最少的是铁。
10. A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会越来越慢;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34.3 g-32.7 g=1.6 g;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11.A 对比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数据可知,乙组中硫的质量为1.5 g比甲组中的少,但仍能生成7.5 g M2S,所以甲组中硫过量,M完全反应,即6.0 g M与1.5 g S恰好完全反应。
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2M + SM2S
2x 32
6.0 g 1.5 g
= 
x=64
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12.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0 g-18.4 g=9.6 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 g
= 
x=24.5 g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 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
13.D 等质量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7∶80;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22.3 g,其中含氧元素4.8 g,由于只有碳酸钠中含有氧元素,所以碳酸钠的质量为4.8 g÷=10.6 g,则氯化钠的质量为22.3 g-10.6 g=11.7 g,氯元素的质量为11.7 g×=7.1 g;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可设氮的某种氧化物化学式为NxOy,则=,则1个该氮的氧化物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x∶y=2∶3,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某H2O2溶液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7,则38 g该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38 g×=4 g,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可知,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
4 g÷=3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8 g-36 g=2 g。
14.(1)2 2
(2)解: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x。
2NaClO2+Cl22ClO2+2NaCl
71 135
71 g x
= 
x=135 g
答: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135 g。
15.(1)4.4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 g
= x=10 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