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第4章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第4章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07: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类型一 教材实验原型练
1.小王同学设计了如图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探究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才能燃烧
实验2 玻璃杯内的蜡烛熄灭,外面的蜡烛仍燃烧
实验3 探究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很久才能燃烧
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关闭阀门熄灭燃气灶——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
类型二 教材实验拓展练
3.如图图J3-2甲所示利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使之燃烧,待红磷熄灭,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满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被点燃。图乙曲线表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注:红磷、白磷均有剩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只吸收热量
B.A→B→C表示红磷燃烧,至C点时燃烧最旺
C.D→E白磷燃烧至熄灭,装置内氧气被完全消耗
D.该实验说明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
4.[2020·遵义] 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1)用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                 。
(2)相同条件下,n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
5.学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物质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40
(1)先挤压右侧滴管并微热燃烧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燃烧管中先燃烧的物质是    。
(2)再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发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随后发现原来燃烧的物质停止燃烧。其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下列灭火方法与(2)中使燃烧停止的原理相同的是    (填字母)。
A.关闭煤炉的进气口以熄灭炉火 B.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C.用一小盘水泼灭炭火
答案
1.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探究燃烧与氧气(或空气)的关系 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2.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是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降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而灭火。
3.D 激光笔照射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蒸馏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隔绝氧气;B→C表示红磷燃烧,B点时燃烧最旺,这时氧气的浓度最大;D→E白磷燃烧至熄灭,装置内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还有少量的氧气;由实验的现象可知,该实验说明白磷能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
4.(1)步骤一中,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三中,b中红磷燃烧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CH4(或甲烷)
(1)若通入氮气,b中红磷不燃烧,通入氧气,b中红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利用水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2)等体积的燃料,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是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
5.(1)白磷
(2)CaCO3+HClCaCl2+H2O+CO2
(3)AB
(2)能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由题可知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3)(2)中使燃烧停止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关闭煤炉的进气口以熄灭炉火,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用一小盘水泼灭炭火,利用的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