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章 第2节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第1章 第2节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07: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点 1 蜡烛燃烧的探究
1.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过程的初步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观察蜡烛的外观(颜色、形状等)     、     
(2)取一段蜡烛,点燃,观察现象 看到明亮的  , 烛芯周围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烧杯内壁有
(4)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
(5)取一段粗玻璃管置于火焰中,观察现象 引出一缕
(6)吹灭蜡烛,观察现象 升起一缕
实验结论:石蜡熔化的过程中     (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石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是          。
2.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B.蜡烛火焰分三层
C.蜡烛燃烧时有少量白烟在火焰上方
D.吹灭蜡烛,有白烟,白烟能被点燃,蜡烛会复燃
知识点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水的三态变化 ②汽油的挥发 
③煤油的燃烧
④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⑤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⑥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⑦植物的光合作用
⑧电灯通电发光 ⑨碳酸氢铵固体消失
⑩樟脑丸使用后消失
4.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颜色、状态发生改变
B.发光、放热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能量的变化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干电池在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太阳能
6.如图示的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知识点 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7.各种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所具有的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图    、    、    、    、    、    、    和    等,这类性质叫作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
8.下列是对物质性质的描述,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蔗糖有甜味
C.食盐易溶于水
D.碳酸氢铵受热能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9.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10.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11.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点、沸点较低
1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
B.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氯化铵固体
C.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D.从燃着的蜡烛烛芯处可以引出“白烟”
13.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伴有能量变化
B.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C.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不一定有气体生成
14.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用于铸铁锅——化学性质
B.有机玻璃遇火能燃烧——物理性质
C.呼吸作用——化学变化
D.用石英生产玻璃纤维——物理变化
16.根据物质的性质区分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写出一种方法)。
示例:
蔗糖和食盐:尝味道,有甜味的是蔗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1)酒精和食醋: 。
(2)铁块和铜块: 。
(3)白糖和面粉: 。
17.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一同完成。
 (1)在焰心处斜向插入一小段细的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    、    。
(2)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段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18.[2020·安徽]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19.[2020·大庆]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红磷转化为白磷
C.活性炭净水 D.葡萄酿酒
20.[2020·南京]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答案
1.(1)白色 圆柱体
(2)火焰 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
(3)小水珠 (4)浑浊 (5)白烟 (6)白烟
无 二氧化碳和水
2.C
3.①②⑥⑧⑩ ③④⑤⑦⑨
4.C
5.C 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C 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织布只是线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耕田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生火是燃烧现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灌溉只是水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7.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硬度 密度
导电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8.D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
9.A 水力发电是利用上游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叶轮转动,从而发电;煤燃烧、炸药爆炸、汽油燃烧均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10.D 11.A 
12.B 描述实验现象只能描述产物的特征,不能说出产物的名称,因此B选项中“产生氯化铵固体”应改为“产生白色固体”。
13.C 
14.B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15.C 
16.(1)闻气味,有酒香气味的是酒精,有刺激性酸味的是食醋(合理即可)
(2)看颜色,银白色的固体是铁块,紫红色的固体是铜块(合理即可)
(3)溶于水,能溶于水的是白糖,不能溶于水的是面粉(合理即可)
17.(1)气体 可燃性
(2)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上口没有火焰 
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
18.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粉碎矿石、淘洗矿粉、取泥制坯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9.C 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红磷转化为白磷,白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活性炭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0.C 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熔点和沸点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