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用途与制法
知识点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空气是含有 、 、 和 等多种成分的气体。
2.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示。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 ,消耗的气体是 ,该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 约占原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
(3)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 ;②红磷要 ;③燃烧结束后,待装置 后,打开止水夹。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知识点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澄清石灰水 ②镁 ③食醋 ④碳酸氢铵
⑤苹果汁饮料 ⑥盐水 ⑦液氧 ⑧矿泉水
⑨空气除去氧气后的剩余气体 ⑩加碘盐
冰水 碘酒
知识点 3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5.木柴、石蜡、砂糖和面粉等物质烧焦或烤焦后得到的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 ,说明这些物质中均含有 元素,这是因为在化学变化前后 种类不变。
6.人们探索发现,世间万物由100多种元素组成。氧气由 组成,氮气由 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均由 组成,二氧化碳由 组成,水由 组成,碳酸氢铵由 组成。
7.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 构成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物质的 不同。
知识点 4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8.仿照示例,填写物质的性质或用途。
示例: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用于制作导线。
(1)石墨具有 ,可以用作电池的电极。
(2)铁具有导热性,可以用来制作 。
(3)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用来 。
9.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用氮气作食品的保护气
B.用石墨制作铅笔的笔芯
C.城市中用天然气作为居民厨房的主要燃料
D.白磷在军事工业上用于制造烟幕弹
10.[2020·邵阳改编] 如图示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用石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11.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残渣,其主要成分都是碳,由此说明( )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者的用途相同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氮气、水 B.矿泉水、海水
C.水银、食醋 D.糖水、二氧化碳
13.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示。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图下:
①将集气瓶液面以上空间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过量的红磷,将乳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由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该实验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理由是 。
(5)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填序号)。
①加快瓶内气体的冷却 ②吸收产生的白烟,减少大气污染
(6)科学贵在创新。如图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中放入白磷(过量,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将玻璃管固定好,放在盛有85 ℃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活塞 (填“向左”“先向右后向左”或“先向左后向右”)移动,最后约停在刻度 处。
14.[2019·福建改编]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Ⅱ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图Ⅲ、图Ⅳ所示。依据图Ⅲ、图Ⅳ信息可知,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Ⅰ或图Ⅱ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写一点)。
答案
1.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2.(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氧气
水的体积
(3)①不漏气(或气密性良好) ②足量
③冷却至室温
3.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且性质不活泼。
4.②④⑦ ①③⑤⑥⑧⑨⑩
5. 碳 碳 元素
6.氧元素 氮元素 碳元素 碳元素和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7.微粒 性质
8.(1)导电性 (2)炊具 (3)切割玻璃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能体现物质的性质,可以根据性质与用途的辩证关系进行答题。
9.B 用石墨制作铅笔的笔芯是利用石墨的质地柔软、黑色,属于物理性质。
10.A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故不能用石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1.A 都得到一种黑色残渣,其主要成分都是碳,说明两者都含有碳元素。
12.C 氮气、水、水银、二氧化碳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多种物质,食醋主要由醋酸和水组成,糖水由糖和水组成,故它们都是混合物。
13.(1)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2)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 集气瓶内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难 不活泼
(4)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占据氧气原有的体积
(5)①②
(6)先向右后向左 4
(5)冷却需要时间,集气瓶内的水可以加快瓶内气体的冷却,缩短实验时间;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污染空气,用水吸收白烟可以减少污染。(6)燃烧放热,玻璃管内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冷却后,玻璃管内压强减小,活塞向左移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活塞最后约停在刻度4处。
14.(1)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合理即可)
(3)实验2 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或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合理即可)
(1)实验1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K,由于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导致水倒吸入集气瓶。(2)实验1和实验2中都应注意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反应物足量等事项,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分析图Ⅲ和图Ⅳ信息可知,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因为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该物质应能和氧气反应,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