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 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 ( )
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
C.每次实验用剩的药品,应该倒入指定的容器
D.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2.向试管内装入固体粉末的正确方法是 ( )
A.只能用纸槽送入试管
B.可直接将药品从瓶中小心地倒入试管
C.只能用药匙送入试管
D.可用纸槽或药匙送入试管
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用酒精灯内焰对物质进行加热
D.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4.如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5.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6.若在试管中加入3~4 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3~4 mL液体
③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知识点 2 “铜绿”性质研究实验
7.请你协助小欣同学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 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一种 色 。
(2)将“铜绿”用 (填用品名称)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3)用 (填仪器名称)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绿色粉末 ,溶液呈 色,同时有大量 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 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 ,然后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 色,试管口有 生成。
[结论] “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① ;② 。
[实验探究] 小欣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帮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
8.以下不属于“铜绿”性质的是 ( )
A.热稳定性差 B.易溶于水
C.容易和稀盐酸反应 D.绿色粉末
9.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两者必须接触的是 ( )
A.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
B.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试剂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C.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酒精灯
D.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手
11.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得12.82 g食盐
B.用体温计测得体温为37.5 ℃
C.用50 mL量筒量取5.6 mL稀盐酸
D.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水的温度为500 ℃
1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 将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 mL, 倒出部分液体后, 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 则实际该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 ( )
A.等于9 mL B.大于9 mL
C.小于9 mL D. 无法判断
13.请分析并写出如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1) 。
(2) 。
14.某化学课外实验小组按如图示实验来研究“铜绿”的性质。
已知:无水硫酸铜是一种能吸水的干燥剂,遇水会变成蓝色。
(1)固定放有“铜绿”的试管时,试管口应 。
(2)将“铜绿”的分解产物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试管中绿色粉末变 ,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无水硫酸铜粉末变 ,证明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澄清石灰水变 ,证明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
(3)写出“铜绿”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结束后,试管清洗干净的标准是 (填字母)。
A.内壁看不到污物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5.[2020·广安]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6.[2020·遂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17.[2020·龙东] 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1.D 2.D
3.D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用酒精灯外焰对物质进行加热。
4.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试管底部容易破碎,连接的时候不能接触桌面;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5.D 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易发生火灾或爆炸,引发安全事故;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有的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会引发安全事故;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引起失火,引发安全事故。
6.C
7.[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绿 粉末
(2)药匙(或纸槽)
(3)胶头滴管 逐渐溶解(或消失) 蓝 气泡
(4)外 预热 集中 黑 小液滴
[结论] ①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②受热能分解
[实验探究] 将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如图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加热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8. B 9.C 10.B 11.B
12.C 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量偏少,可假设为18.7 mL;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量偏多,可假设为10.1 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18.7 mL-10.1 mL=8.6 mL,小于9 mL。
13.(1)所量液体体积偏小
(2)打破试管底部
(1)操作为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量液体体积偏小。(2)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应遵循“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图中操作可能会打破试管底部。
14.(1)略向下倾斜
(2)黑 氧化铜 蓝 水 浑浊 二氧化碳
(3)碱式碳酸铜水+氧化铜+二氧化碳
(4)C
15.C 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不能凑到瓶口去闻;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不能形成封闭空间,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
16.A 连接仪器时,不可将试管直接放在桌面上,这样会压坏试管底部;取用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始终保持胶帽在上,防止药品腐蚀胶帽;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几乎不变,不可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7.A 点燃酒精灯,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置,标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着容器口;向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利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右盘,氯化钠放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