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综合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试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综合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07: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粮食酿酒
2.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 (  )
A.烧制陶瓷 B.制造青铜器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3.[2020·广州] 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炭黑制墨 B.粮食酿酒 C.胆矾炼铜 D.燃放烟火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B.红磷燃烧后产生白雾
C.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D.铜绿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可以作保护气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C.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一种污染物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
6.[2020·重庆] 2020年6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NO2 B.CO C.粉尘 D.H2O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红磷可以用于制作烟幕弹 B.石墨可作电极
C.铜不可以用于制作导线 D.氮气可用于生产氮肥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4∶1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9.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10.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1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用于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1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的熔点为270 ℃——化学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干净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C.混合物、纯净物都有固定组成 D.混合物里各成分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
14.[2020·广州改编] 如图示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图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2020·北京] 利用示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 mL刻度线处 二、填空题(共41分)
16.(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符号表达式(将相应物质的名称改为物质的化学式)。
(1)金刚石充分燃烧               
(2)红磷燃烧
(3)镁带燃烧
(4)加热铜绿
(5)加热碳酸氢铵
17.(5分)试从石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五种物质中,选择正确的物质并按要求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2)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4)能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      。
(5)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18.(5分)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相应变化或性质的字母。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
19.(6分)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       和      (填仪器名称)。
(2)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的孔里,应先将玻璃管口       。
(3)实验室加热铜绿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底部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
              、                     。
20.(4分)现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空气、③氧气、④石灰水、⑤冰水共存物、⑥矿泉水、⑦碳酸氢铵、⑧糖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
21.(3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一氧化二氮(N2O)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因能致人发笑,故称“笑气”。它可由硝酸铵(NH4N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同时会生成水。一氧化二氮能溶于水、乙醇等,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它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因为它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有助燃性的氧气。它与沸腾汽化的钾、钠等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硝酸盐。需要注意的是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它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96倍。
(1)一氧化二氮的物理性质有                (任写两条)。
(2)关于一氧化二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不能与钾、钠发生反应 B.常温下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
C.室温下不稳定 D.是一种温室气体
22.(8分)为验证赤铁矿冶炼成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块赤铁矿和铁块,记录并进行了如图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现编号整理如图下:
①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图何判断赤铁矿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
②对赤铁矿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赤铁矿不导电。
③铁块是不同于赤铁矿的一种物质。
④分别用磁铁吸引赤铁矿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赤铁矿则不能。
⑤通电的方法不如图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属于反思评价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9分)
23.(8分)化学小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Ⅱ 硫酸铜粉末变成    色,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反思与评价] 实验Ⅱ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                     。
24.(21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 资料:金属汞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汞,氧化汞高温分解又生成氧气和金属汞。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 如图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出问题]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示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图下表:
测量 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 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 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 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改进前准确度更高的原因:
①  ;
②  。
答案
1.C 钢铁生锈、纸张燃烧、粮食酿酒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D
3.A 炭黑制墨,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粮食酿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是化学变化;胆矾炼铜,产生新物质铜,是化学变化;燃放烟火,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4.B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铜丝变黑;铜绿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产生气泡。
5.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作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中的污染物;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6.D 7.C 
8.B 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氧气不易溶于水;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9.B 禁止用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量取5.5 mL的液体,应用10 mL的量筒,10 mL量筒能保证一次量取,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0.05 g固体。
10.B 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1.C 空气中不含氨气,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
12.B 咸味、熔点、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毒性属于化学性质。
13.B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混合物里各成分保持原有的性质。
14.D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吸收生成的白烟,防止空气污染;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为了观察水进入瓶中的体积,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防止胶皮管漏气;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逸出,减小误差;④红磷熄灭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使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15.D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白磷燃烧会消耗试管中的氧气,以便后面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熄灭说明氧气已全部消耗完,如图果试管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试管中温度过高会使量筒中进入试管的水小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而且可能使试管炸裂;130 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26 mL,则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4 mL刻度线处。
16.(1)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3)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4)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Cu2(OH)2CO3CuO+H2O+CO2
(5)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NH4HCO3NH3+H2O+CO2
17.(1)金刚石 (2)氧气 
(3)氮气 (4)石墨 
(5)二氧化碳
18.C A A B D
19.(1)量筒 胶头滴管 
(2)用水润湿
(3)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加热时试管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合理即可)
20.①③⑤⑦ ②④⑥⑧
21.(1)无色;有甜味(或气体或能溶于水、乙醇等,合理即可)
(2)D
(2)阅读资料可以直接获知:一氧化二氮在室温下稳定,能与沸腾汽化的钾、钠反应,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在高温下能产生氧气,使之能支持燃烧,而常温下则不能。
22.① ②④ ③ ⑤
23.[进行实验] 蜡烛火焰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的温度 蓝 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 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进行实验] 由实验Ⅰ现象可得蜡烛火焰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的温度;实验Ⅱ中,根据硫酸铜粉末、石灰水的性质及实验结论可知,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思与评价] 实验Ⅱ可以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而图乙中所示实验需要分步进行。
24.[经典赏析] BCD
[实验回顾]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气压
[交流表达]
(1)铁+水+氧气氢氧化亚铁
(2)20.2%
(3)①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②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