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课件(16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八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6《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课件(16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八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11: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阿房宫赋》《六国论》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导入新课
壹 回
战国末期,秦国吞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但是秦到二世即走向灭亡。在这一过程中,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从未放弃对历史的思考,感叹秦国的强大,思索六国的失败缘由,探究秦王朝灭亡之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体味他们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文本,联系背景,把握两篇文章的观点,明确两位作者的责任与担当。2、通过角色入戏,以有责任与担当的文人志士为本,深入体会责任和担当的内涵与外延3、通过拓展延伸,结合名家名句,书写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
课文总览 回顾要点
贰 回
篇 名 作 者 文体 文本内容 理性声音(观点) 说理艺术
《阿房宫赋》 秦国速亡,在于骄奢
《六国论》 写六国灭亡的原因和教训 对比
快速浏览课文,结合以下表格,快速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小组合作,完善表格,代表展示)
课文总览 回顾要点
贰 回
篇 名 作 者 文体 文本内容 理性声音(观点) 说理艺术
《阿房宫赋》 秦国速亡,在于骄奢
《六国论》 写六国灭亡的原因和教训 对比
杜牧
苏洵
辞赋
史论
《阿房宫赋》通过写阿房宫来写秦的灭亡史实、原因和教训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铺排
依文探究明确担当
叁 回
两篇文章不只是交代了各自的观点。通过《阿房宫赋》一文最后一句与《六国论》最后一段总结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两位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结合背景、小组合作、完善答案、代表展示)
依文探究明确担当
叁 回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与秦,而犹有不赂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依文探究明确担当
叁 回
篇 名 目的 原因 情怀
《阿房宫赋》
《六国论》
依文探究明确担当
叁 回
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心系天下,勇于担当,字里行间可见其拳拳之心;他们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景仰。
角色入戏体味担当
肆 回
杜牧和苏洵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那么古代还有那些文人志士有这样的品质呢?请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各自小组选定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分别围绕不同的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 “忧国忧民” “匡世济民”等),小组内课前展开讨论,最终从诗歌诵读、角色扮演、专家外衣、坐针毡三种展现形式中任选择一种,分小组进行展示。
归纳总结理解担当
伍 回
关于“担当”
1、何谓“担当”?2、怎样“担当”?
关于“责任”
1、何谓“责任”?2、怎样“负责任”?
(结合学案资料、小组合作、归纳总结、代表展示)
拓展延伸书写担当
陆 回
从古代仁人志士的具有代表性的诗文中,任选最具代表性的一句,参照以下范例,书写其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责任和担当。
范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人民的幸福出力,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课堂总结
柒 回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亡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当肩负自身的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课堂总结
柒 回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布置作业
捌 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西汉·贾谊《陈政事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