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24 11: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
物理试题卷
一、单选题(共10题,满分30分)
1.神州十二于2021年6月17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对接空间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箭点火加速上升的阶段,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飞龙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不能视为质点
C.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可以用体重计测量体重
D.火箭通过向后喷射气体提供动力,火箭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用一束紫外线照射光电阴极材料,电流表有示数,则( )
A.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减弱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逸出的时间变长
C.改用频率更大的光照射,仍能发生光电效应
D.改用比紫外线频率小的光照射,电流表一定没有示数
3.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假设有一个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最多可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B.氢原子跃迁至基态,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小
C.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0.31eV的光子发生跃迁
D.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电子绕核半径增大
4.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P—T图,在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 )
A.气体的密度一直变大 B.气体的内能一直变大
C.气体的体积一直减小 D.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一直减少
5.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的变化率最大 B.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C.时刻,交流电动势达到最大 D.时刻,线圈平面在中性面
6.因为火星大部分地区表面温度的昼夜差超过100℃,一般化学电池无法工作,因此火星探测器的工作电源是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即核电池。核电池将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放出的核能转变为电能,核电池已成功用作航天器的电源。据此猜测航天器的核电池有可能采用的核反应方程是( )
A. B.
C. D.
7.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子女,为了让小孩能够更健康的成长。现在社区安装了滑梯,某小孩从滑梯顶端加速下滑,则( )
A.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小孩和滑梯整体重力大小
B.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与滑梯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孩在下滑过程属于失重状态
D.小孩下滑过程,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小孩的动能
8.某家用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充电极接电源正极,尘埃采集球接地。当空气中的尘埃进入装置前,通过滤网后带正电,此后会吸附在尘埃采集球上。内部形成的电场如图所示,b、d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尘埃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埃在电场中电势的大小关系为
B.尘埃在电场中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C.尘埃从b点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电势能一定始终不变
D.尘埃从c点移动到a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始终做负功
9.冰雹(Hai)也叫“雹”,俗称雹子,是一种天气现象。若一个100g的冰雹形成掉落之后由于空气阻力,到达地面的速度相当于冰雹从7层楼高自由落体到地面的速度,落地时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2ms,则该冰雹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
A.500N B.1000N C.1500N D.2000N
10.如图所示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C.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D.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二、多选题(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热量一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增大
C.温度相同的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D.若已知液体的摩尔体积和分子体积,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12.如图所示,图甲是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现向原线圈输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图中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为可变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3.航母上飞机弹射起飞是利用电磁驱动来实现的。电磁驱动原理如图所示,当固定线圈上突然通过直流电流时,线圈端点的金属环被弹射出去。现在固定线圈左侧同一位置,先后放入分别用横截面积相等的铜和铝导线制成的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闭合环,且电阻率。闭合开关S的瞬间( )
A.从左侧看环中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B.铜环受到的安培力大于铝环受到的安培力
C.将环放置在线圈右方,环将向左运动 D.电池正负极调换后,金属环不能向左弹射
14.如图所示,光滑平行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两平行导轨间距为,整个装置处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中接入电动势为、内阻为的直流电源,电路中有一阻值为的电阻,其余电阻不计。现将质量为、长度也为L的导体棒ab放在平行导轨上,且导体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导体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也为r,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棒的发热功率为0.5W
B.匀强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
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D.若突然将匀强磁场的方向变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10s后导体棒的速度大小为7.7m/s,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5.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将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实验小车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砂桶相连,小车与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平衡摩擦力后,在保持实验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放开砂桶,小车加速运动,处理纸带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改变砂桶中沙子的质量,重复实验三次。
(1)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现象,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即)
D.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未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2)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理想纸带如图丙所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想利用该实验装置测出金属铝块和木板间动摩擦因数,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长木板重新平放于桌面上
②将小车更换为长方体铝块,为了能使细绳拖动铝块在木板上滑动时产生明显的加速度,又往砂桶中添加了不少砂子,并测得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为m,铝块的质量为M(m不再远小于M)。
③多次实验测得铝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请根据以上数据(M、m、a、g),写出动摩擦因数______。
16.我们利用光电门测量小车速度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1)若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结果如图乙所示,读得d=______mm。
(2)用刻度尺测量A点到光电门所在位置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已知砝码落地前挡光片已通过光电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t;则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
四、计算题(共3个小题,每题12分)
17.某高山滑雪运动员(视为质点)在适应场地的训练中,站在倾角的雪道上,利用滑雪杖获得平行于斜面向下的速度,立即收起滑雪杖,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时间,设经过O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最终停止在水平雪道上。滑雪板与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取 求:
(1)收起滑雪杖后,运动员在倾斜雪道上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刚滑到水平雪道时的速度大小;
(3)整个过程中运动员滑行的总路程;
18.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板B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长为L,距离木板右边S处有一挡板,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A,以初速度滑上木板,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求:
(1)假设A没有从B上滑下来,请问B板至少要多长;
(2)要使木板不撞挡板,则挡板距离木板右边的距离s至少要多长。
19.如图间距为l的两平行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连接定值电阻R,左端分别与两相同的光滑圆弧导轨平滑连接,在轨道连接处到虚线间存在与水平导轨垂直且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现将质量为m接人电路中阻值为r的导体棒从距水平轨道高h处由静止释放,导体棒通过虚线时速度恰好为刚进入磁场时速度的一半,已知导体棒与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导轨电阻不计,虚线与水平轨道左端的距离为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通过电阻R的最大电流I和整个过程中通过电阻的电荷量q;
(2)导体棒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时间t。
物理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火箭点火加速上升的阶段,宇航员的加速度向上,故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
B、“飞龙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飞船与空间站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则不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
C、在空间站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故不能用体重计测量体重,故C错误;
D、火箭通过向后喷射气体提供动力,火箭与气体之间的作用力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选项,故选:C。
2.答案:C
解析:AC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增加入射光的强度,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改用频率更大的光照射,仍能发生光电效应,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改用比紫外线频率小的光照射,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小,电流表可能有示数,故AD错误,C正确。
B.发生光电效应不需要时间积累,只要入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即可,故B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只有一个氢原子,则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以释放3种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轨道半径减小,能量减小,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根据知,电子动能增大,故B错误;
C、处于能级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0.31eV的光子后的能量值:
,能跃迁到的能级,故C正确;
D、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电子绕核半径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D、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表达式为,等压变化阶段,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减小;在等温变化阶段,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压强减小,则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减小,故D正确。
5.答案:A
解析:A.图像斜率表示的变化率,由图像可知时,图像斜率最大,所以此时的变化率最大,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时磁通量最大,说明此时线圈与中性面平行,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时图像斜率为零,即的变化率为零,故交流电动势为零,故C错误;
D.时刻,磁通量为零,说明此时线圈与中性面垂直,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核电池将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放出的核能转变为电能,即核电池内进行的核反应是衰变。
A、是聚变反应,故A错误;
B、是是衰变,故B正确;
C、裂变反应,故B错误;
D、是人工核转变,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对小孩和滑梯整体分析,小孩沿着滑梯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故小孩处于失重状态,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小小于滑梯和小孩整体重力大小,A错误,C正确;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与滑梯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小孩下滑过程,存在滑梯给小孩的摩擦力,根据能量守恒得,重力势能转化成小孩的动能和摩擦产生的内能,D错误。
8.答案:A
解析: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由题图中电场线可知,尘埃在电场中电势的大小关系为,A正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场强的大小,由题图中电场线可知,,由,可知尘埃在电场中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错误;尘埃从b点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由于尘埃的运动轨迹末知,只能确定b、d两点电势能相等,电势能并不是始终不变,C错误;同理,由于尘埃的运动轨迹未知,无法判断电场力做功情况,D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h为7层楼的高度,约20米),解得,由动量定理有,代入数据解得,B正确,AC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错误;
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射线,电离能力最弱,选项B错误;
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光电流和光的强度有关,不能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选项C错误;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选项D正确;
11.答案:CD
解析:A、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帮助下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A错误;
B、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
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故C正确;
D、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液体的摩尔体积与分子体积的比值,故D正确;
故选:CD。
12.答案:BC
A、由图乙可知交流电压最大值,有效值为,电压表的示数为有效值,即电压表的读数为36V,故A错误;
B、电压表的示数为输入电压,保持不变;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
C、温度降低时,电阻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减小,两端电压减小、两端电压增大;在串联电路中适当增大的阻值,使得两端电压增大,可保持两端的电压不变,故C正确;
B、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所以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10,故D错误。
故选:BC。
13.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了楞次定律,体现了科学思维中科学推理要素。线圈中电流从右侧流入,磁场方向向左,在闭合开关的瞬间,磁场变强,则由楞次定律可知,环中感应电流从左侧看为顺时针方向,选项A正确;由于铜环的电阻较小,则铜环中感应电流较大,故铜环受到的安培力要大于铝环,选项B正确;若将环放在线圈右方,根据楞次定律可得,环将向右运动,选项C错误;电池正负极调换后,金属环受力仍向左,故仍将向左弹出,选项D错误。
14.答案:AC
解析: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导体棒的发热功率为,故A正确;异体奉处于静止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得,解解得得,由题意和左手定则,可知匀强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故B错误,C正确;匀强磁场的方向变为垂直导轨平向上的瞬间,对导体棒进行受力分折,可得,解得此时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但是导体棒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10s后的速度不是7.7m/s,故D错误。
15.答案:(1)AD (2)3.0 (3)
解析:(1)AB.图线不经原点且在具有一定的拉力F后,小车方可有加速度,所以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太小,即平衡摩撐力不足,A正确,B错误;CD.图线末端产生了弯曲现象,是因为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没有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C错误,D正确。故选AD。
(2)交流电的频率,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则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由,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3)因为砂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不再远小于铝块的质量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解得。
16.答案:(1)1.80
(2);
解析:(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遮光片的宽度。
(2)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由运动学公式可得,解得小车的加速度。
17.答案:(1) (2) (3)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2)运动员在倾斜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路程
水平面上
解得
水平面上滑行的路程为
总路程为
18.答案:(1)5m (2)1.5m
解析:解:(1)对木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对木板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设经过时间t后A、B达到共同速度V,由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t时间段内,由运动学公式得A、B的位移分别为
解得
(2)当A、B相对静止后,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前减速。
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木板B加速和减速通过的位移分别为、
则加速过程有
减速过程有
解得
19.答案:(1),
(2)
解析:解:(1)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最大电流为
只有导体棒在切割磁场过程中才有电荷通过电阻,根据,所以
(2)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时,
根据动量定理得
其中
代入可得
解得
导体棒通过ab后,根据动量定理得
解得
导体棒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时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