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阆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4 17: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阆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葚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2. 如表是汉朝统治者围绕着盐铁生产经营采取的决策,这反映了汉朝
统治者 决策
西汉武帝 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西汉惠帝 “复驰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
东汉和帝 “罢盐铁之禁,纵民煮炀,入税县官如故事。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
3.仔细观察关于中国古代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的示意图,请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洪武年间,诏“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 者,仗一百。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只并入宫。”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基于
A.经济基础的特征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统治者愚昧无知 D.造船技术的落后
5.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 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B.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D.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7.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下表。对这 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籍贯 广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人数 84 21 8 4 2 1
百分比% 70 17.5 6.7 3.3 1.7 0.8
A.洋务派重视引进国外思想 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留学成为救国的重要途径 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8. 1895年前,中国全国拥有的铁路,仅仅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1895年后中国相继 修建了东清、胶济、滇越、京汉、粤汉、津浦、沪宁、京绥铁路等铁路,1911年,中 国修建了9618公里的铁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思潮的推动 B.外国资本的介入
C.清末新政的实施 D.民国政府的建立
9.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代 工厂 占全国比重 资本 占全国比重 工人 占全国比重
1937 19家 0.48% 305.2万元 0.82% 5787 1.26%
1942 546家 20.56% 16931万元 8.8% 33074 13.7%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10.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 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 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1960年,我国开展整风整社,逐步纠正农村普遍存在的“共产风”等错误,随后提出 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采取了清理和下放农村劳动力、精简城镇人口、各 行各业支援农业、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等措施。据此可知,当时我国政府力图
A.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扭转农村经济困难的局面
C.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材料:老南京阿德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江 苏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 有一次他出差北京,看中了一段布料,只是付了钱就买了下来,送给他的爱人。阿德 师傅家经济比较宽裕,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后来,他又从 单位搞到一张电脑票。街坊邻居都说阿德师傅是个能人。材料中共有几处错误
A.1 B.2 C.3 D.4
1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 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 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14.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提出:前几年扩大了企业的权限,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方向 正确、收效明显;今后,要继续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放松国家计划的统 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计划经济体制已有所改变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15.如图是1984年“江南猫王”陈莲涛送给邓小平《双猫图》,图中题 词为“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检验真理的标准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的本质
16.20世纪20年代,哲学家罗素尚未与妻子离婚,就带着恋爱中的学生来到上海,上海人 开始以为是他的夫人,后来发现真相,罗素回应说西方婚姻自由,就有报道宣传 “外 国人讲婚姻自由”。这反映了当时上海社会
A.婚姻自由 B.开放包容 C.全盘西化 D.等级森严
17.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方航海家远洋航行能够实现得益于
A.蒸汽轮船的发明 B.钢铁时代的到来
C.无线电报的发明 D.航海技术的提高
18.美国纽约在历史上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 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
A.西班牙已丧失海上霸权 B.荷兰殖民扩张的得与失
C.英国赢得对法殖民战争 D.葡萄牙殖民霸权的衰落
19.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 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娛乐方式, 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0.《剑桥欧洲经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世纪后半期)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 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经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 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21.1938年2月,美国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中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 等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 给予补贴。这一做法
A.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B.有效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C.在农业领域开始出现了垄断 D.有利于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
22.列宁曾对美国人哈默说:"(苏俄)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 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 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上述材料表明苏俄新经济政策
A.改善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B.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维护了工农联盟新政权
23.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 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 这一改变
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 B.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
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 D.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
24.勃列日涅夫设立的“企业经济刺激基金”主要来自企业的利润提成,它除了包括生产发 展基金之外,还包括物质鼓励基金、社会文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这种做法
A.触动了所有制结构 B.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C.注重政治结构变革 D.强化了政府的经济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25分)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长期领先世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6分)
材料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4分)
材料四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责任书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材料五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五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
材料六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5分)
26.(15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0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9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贷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率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关于罗斯福新政中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4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3分)
2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时空表
作物 引进的时间 首先引种的地区 原产地
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豆、胡瓜、胡麻、胡葱、胡萝卜 公元前2世纪(汉代) 西北地区 中亚、西亚
胡椒 汉晋南北朝 西北、华南 印度、缅甸
亚洲棉 3—5世纪 地区不详 北方和南方边界地区
早熟稻 11世纪(宋代) 福建 印度
高粱 12—13世纪 台湾、四川 中亚
辣椒 16世纪(明代) 台湾、广东、贵州 美洲
甜薯 16世纪 福建、云南 美洲
烟草 16世纪 福建 美洲
玉米 16世纪 福建、浙江 美洲
花生 16世纪 广东、福建 美洲
番茄 明代 地区不详 南美洲
番瓜 明代 地区不详 美洲
马铃薯 17世纪 福建 美洲
美洲棉 19世纪后期 黄河流域 美洲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根据材料信息,从任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阆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A B A B A C D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D B D B D C A C D B
25.(25分)⑴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分)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分)
(2)特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4分,任答两点4分)
原因:工业文明冲击。(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分)
(4)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每点2分)
(5)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三点5分)
26.(15分) (1)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开放性试题,任答一个观点即可)(4分)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权益。(4分)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分)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3分)
27.(12分) 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
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是因为:首先在宋代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对高产新物种的需求动力较大;其次是中国古代之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港口大多集中在南方区,外来作物大都首先登陆南方;还有就是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新物种的种植与推广。
总之,正是因为南方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才使引进作物首种主要在南方。
示例二:论题: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开始,中外之间就进行着广泛的交流,范围囊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从汉代开始西域和西方各国的作物就不断的传入中国,如苜蓿、葡萄、安石榴等;唐宋时期,中国不仅有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比较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和交流的范围更加广泛,更是推动了早熟稻等作物传入中国。
总之,频繁的中外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
其他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地理知识、交通、技术等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