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一)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鉴赏专题(一)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31 09:5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词鉴赏专题(一)
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二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答: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三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                                 
四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五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分析。
                                
六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外达?归雁洛阳边。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传颂千古名句,同时又蕴含哲理,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                                 
七 醉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淒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了两个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
答:                                 
八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4.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九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4.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答:                                 
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4.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答:                                 
5.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附答案(一)
一、赤壁 (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二、水调歌头 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三、使至塞上 1.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四、武陵春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2.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五、渡荆门送别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2.“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六、次北固山下1..传达了作者的思乡愁绪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的理趣:表示时序交替,岁月易逝,时光匆匆不可待:表明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解体之时,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七、酬乐天 1.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暗示贬谪时间之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2.比喻:作者以病树和沉舟自喻,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室宦升沉的豁达襟怀,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八、钱塘湖春行 1.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2.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4、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九、春望 1. 破 满目凄然 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3.C 4“我”因为遇到战乱,见到春花盛开,但却禁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因为与家人分别,心中满是怨恨,虽然到处春鸟和鸣,但我听了却心惊胆战;此句运用反衬(移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时忧国、思念亲人的情怀。
十、过零丁洋 1.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2.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