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档属性

名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19 06: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像你了解孔子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与人为善图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 坐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第1段): 问? (“子路率尔”
——“吾与点也”):答? (“三子者出”
——文末): 评? 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
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 路:直 率——哂之? 冉 有:谦 虚——叹之? 公西华:更谦虚——惜之? 曾 皙: 洒 脱——与之? 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 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
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
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
治理国家。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
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
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
想体现出来 。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述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罚不中,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已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为推行自己的礼治,而周游列国,而授徒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