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31 14: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从游僧到开国皇帝——朱元璋 早年被迫为僧,后参加了起义军,很快成为一名战将,而且很受部下的爱戴,身旁很快聚集了一批谋士。
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应天,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1368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称皇帝,
建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皇帝朱元璋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的听从他的指令呢?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算一算 请问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多少件政务呢?
假如处理一件政务需要5分钟的话,朱元璋一天能处理多少件政务呢?加强君权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朱元璋)(1) 在地方,
(3)设立特务机构(2)在中央, (4)削藩锦衣卫东厂(成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胡惟庸案:丞相胡惟庸,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人处死。 丞相胡惟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听一听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三司六部制比一比大权在握
小权下放事无巨细
权力归君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在这种特务机构之下君臣关系发展成为什么样的状态呢?明代锦衣卫锦衣卫服饰锦衣卫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实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
  要让大臣没有能力夺权,除了让他们无权之外,
还要让他们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格控制他们的思想。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注: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明代科举取士只设进士一科。各省直乡试与会试在考试的场数、内容、出题及答题依据等方面都完全统一。如考试内容,乡、会试皆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 ”
出题与答题依据,皆为“《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诗》主《朱子集传》……”
成化后,《经》、《书》义考试的答卷文体也空前统—,考生一律要用“八股”文体答题。 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什么特点?“八股”指文章结构分成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八部分。考试范围考试标准考试格式想一想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万历探花顾起元也感叹道:“嗟乎!自国家以博士义取士,高才生困此者多矣!”明中后期著名文人文征明、何良俊、章潢、陈继儒、冯梦龙等和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医学家李时珍等,就都非科举出身。其中,李时珍还曾“三举于乡,不售” 。 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消极作用 明成祖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平定祸难)的旗号,起兵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朱棣即明成祖。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一三九八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死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母是孝慈高皇后。另一说法说他为妃子所生。
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并且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以加强君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1)明成祖政治基础在北方 (2)为了加强对北方边疆的控制三.君权空前加强的影响 (1)政治上(2)思想上A民主土壤的缺失,B宦官专权的出现知识结构:君迁都、削藩服从于权(地方权分三司、中央权分六部)归属于臣(八股取士)服务于厂卫特务机构分封藩王听命于监控官员(大臣无权,不敢反)(大臣无能,不能反)民主和法制是幸福生活的保障课堂练习 1.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撤销中书省的朝代是( )
  A.唐朝    B.隋朝
C.元朝   D.明朝 CD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他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一位领袖
  B.他吸收读书人充当谋士
  C.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D.1421年建立明朝
4.对靖难之役的正确评价是( )
A.是争夺皇位的战争
B.是正义力量推翻非正义力量的战争
C.是非正义力量取胜的战争
D.是先进阶级对落后阶级的战争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