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蜀 道 难
唐·李白
第二课时
31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啊!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比上青天还要难。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弯弯曲曲,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好朋友啊请问你西游何时回来呢?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呢?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翻译课文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地,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二、探究性学习
1.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32
第一段:概写蜀道之高。
一层:写蜀道之难;
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
三层:蜀道的高危。
第二段:概写蜀道之险。
第三段:概写蜀道的祸。
33
3、理清诗歌层次内容。
4、开篇两句“噫吁 ……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两句统摄全诗,点明主题,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34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士,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引人入胜,吸引了读者。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5、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5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
36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37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8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是一咏三叹。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军事地势之险,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39
复沓(反复)的表达技巧在《蜀道难》这首诗中的表达效果表述为:
——诗的开头,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为全篇确定了主调;中间,再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渲染环境气氛;结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收束全篇。主旨句贯串始终,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章法灵活巧妙。在具体描写的基础上反复咏叹“蜀道难”,加强了诗歌的抒彩,使蜀道的艰难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产生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同时,通篇一唱三叹,读起来自然会有一种音乐美。
40
小结: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难 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蜀道之神奇。
虚写反衬:黄鹤不渡、猿猱愁攀——反衬行走之艰。
细节描写:神情惶悚——蜀道之逶迤。
借景抒情:渲染了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
运用夸张:“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化用名句:西晋张载《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剑阁之地势险要.
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江上吟 》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1
内容复习
叹高
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叹祸
叹险
蜀道 历史 地貌 来历
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 猿猱
古木荒凉 鸟声悲凄
不盈尺 倚绝壁
争喧豗 万壑雷
胁息 长叹
高峻
奇壮风光
剑阁险要
杀人惨状
劝阻友人
戒统治者
蜀道难
42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43
想象离奇
运笔如神
夸张新颖
飘逸、雄奇
浪漫色彩
三、鉴赏其艺术特色。
从对文章的诗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行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显示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44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四、诗歌艺术特色及主旨
45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46
感悟李白
中国诗词渊远流长,仅就唐宋而言,也有悲壮的陈子昂,沉郁的杜甫,超脱的王维,深情的李商隐,凄愁的李清照,悲怆的辛弃疾,多情的柳三 变……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名字各放异彩永远醒目。至于李白,我几乎纯然完全可以说他是历史的一项馈赠了,我是喜欢他的,如此潇洒、如此任性、如此浪漫!
每每提及,我仿佛都能看到,他提起笔,身心被诗所凌驾,悲歌当泣远望当归,我可以看到,他的诗就那么成了,风清骨峻清水芙蓉,“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浪漫的李白,自由随性。
然而他也是放不开的。一生都在出仕与归隐中挣扎,他以为他很超脱,可一有机会接近朝廷,又会兴奋的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当真做了 官,一身的傲然正直,不懂得虚与委蛇,又让他觉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终于摆脱了官职,回到自由身,他又沉痛的呻吟“大道如青天,我独 不得出。”这是一份怎样的矛盾和尴尬呵。此时的他又如何学的成他一向崇拜的鲁仲连,如何去功成身退,从而完成“欲将书剑许明时”的夙愿?在朝廷,他始终无功可成。
47
他游山玩水颇谙剑法,名山大川塞北江南,到处是他的足迹,到处是他的诗句。恣意游走,放浪形骸之外,何等逍遥自在。
他还是个酒鬼。什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什么“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什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简直酒话连篇,还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对这杯中之物的狂爱执着到了生命的尽头,竟有了这样的传说:醉了酒的李白在采石江边划船,还要去捞江中的月影,最终溺死江中。化为“采石江边一坯土”,怎么可以有人连死都浪漫得这么一踏糊涂!
也许李白很潇洒,也许李白很傲岸,也许他还很疏狂,当然他也很苦闷。对政治的关注,对国事的关心,还有仕途的失意一直是他的苦闷之源,他只有恣意写诗恣意游走恣意纵酒以排遣政治上的不得志,他放不开。所以我说他很复 杂,太复杂。可是不论是那个做为诗仙的他,那个酒鬼的他,那个矛盾的汲汲于功名又放不下自己的个性和清高的他,那个“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浪人的他,那个 “十步杀一人”的剑客的他……不论哪一个他,都太吸引人,一个人得以复杂到如此这般,如何不是历史的馈赠。今人得以读到这个人又是何其的幸运和幸福,李白太神奇,实在太神奇。
48
4月11日高一语文作业:
1.整理好本课的学习笔记,摘抄在课本上,并拍照上传到班级小程序上。
2.预习《杜甫诗三首》。
49
再见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