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2.1生物的遗传 教学案 (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2.1生物的遗传 教学案 (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4 16:04:08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课题 21.1生物的遗传(3) 主备 使用日期 3.8 使用补充
课时序数 第 3 课时 使用者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可以推导出什么结论?二、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1.阅读教材,通过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教师板图)(1)分析孟德尔对豌豆高矮茎性状的研究:亲本 ①高茎(TT) ×(tt) 矮茎 ②高茎(Tt) × (tt) 矮茎 ↓ ↓ ↓ 生殖细胞 T t 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教师要加以分析)亲本 ③高茎(Tt) × (Tt) 高茎生殖细胞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2)反馈交流并得出结论2.考考你:人的卷舌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卷舌是显性,不能卷舌是隐性。卷舌基因用R表示,不能卷舌基因用r表示,请用基因图解表示卷舌的父亲(Rr)和不能卷舌的母亲(rr)产生后代的情况,并回答问题: 该对夫妇生出不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 ②假定父亲能卷舌(Rr),母亲也能卷舌(Rr),推测子女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通过播放“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影片,学生对—对基因控制着生物性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教师逐步讲解“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以及书写方法学生自主练习,教师适当指导,总结
教后记
这节课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以及遗传图解的知识,是本章节重点也是比较难的知识点。每年有中考题,对于这部分知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讲解和理解方面有难度;多写,多练,多归纳,多总结,从中找到规律。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
课题:21.1生物的遗传(3)
【考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问题。
【自主学习】
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往往是 成对 存在的,这对基因有 显性 和 隐性 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2.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 显性 基因,通常用 大写英文字母 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 隐性 基因,通常用 小写英文字母 表示。如:纯种高茎豌豆可表示为TT,显示的性状为 高茎 ;纯种矮茎豌豆可表示为tt,显示的性状为 矮茎 。
3、人的体细胞中有 23对 染色体;其中22对 常染色 体,此类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还有一对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叫做 性 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 XY ;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 XX 。而 Y 染色体要比 X 染色体小得多。
4、在子女的性染色体中,其中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
【巩固练习】
1.在下列四种基因组成中,能表现出隐性性状的是 ( D )
A.Dd B.DD C.Aa D.aa
2. 下列有关人类眼睑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控制眼睑的这一对基因是相同的
B.两人都是双眼皮的夫妇所生子女一定是双眼皮的
C.两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子女一定是单眼皮的
D.一个人是双眼皮、另一个人是单眼皮的夫妇所生子女一定是
双眼皮
3. 当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 C )
A.显性性状 B.显性基因 C.隐性性状 D.隐性基因
4、正常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C )
A.23条、23条、23条 B.23条、23对、23对
C.23对、23条、23对 D.23对、23条、23条
5、下列关于人的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只存在于精子中 B.只存在于卵细胞中
C.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6、下图是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由一条 X 染色体和一条 Y染色体组成;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由两条 X 染色体组成。
(2)在生殖过程中,男性能产生两种精子:即_X_精子和__Y _精子;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__ X _染色体的卵细胞。
(3)受精时,如果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
XX ;如果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 XY 。
(4)因此决定后代的性别是由 男 性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或Y染色体。
(5)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而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中,男女比例不是
1:1的情形也很多,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能卷舌)
(不卷舌)
r
r






×
2








1
3
4
R
r
Rr
rr
子 女八下生物学科教案
课题 22.1生命的起源 主备 刘金菊 主核 使用补充
课时序数 6 使用者 课型 新授 使用日期 3.20 由影片片断,展示多姿多彩的地球上的生物,然后引入。看书思考:——自主合作学习过度:生命起源有几个阶段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思考米勒是如何探究生命起源中的那一个阶段的。交流并归纳——师生共同学习小结-质疑-巩固训练作业见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4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难点:生命的起源。教与学互动设计:1、引入新课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可是现在是生机勃勃,至少生存200多万中生物,那么地球上的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阅读思考一(1)原始大气是如何形成的?其成分有哪些?(2)原始海洋是如何形成的?(3)观察图片,分析原始地球的状况是怎样的?阅读思考二(1)米勒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米勒实验装置中,有几处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的?(3)现在的地球会有原始生命吗?交流并归纳:原始生命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过程?你能整理好吗?3指导达标练习4指导自我归纳
课后追记 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通过比较各种猜想,学生能从科学的角度接受化学进化的观点,但也没有确切的试验证据,这点要和学生说明,所以,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但由于班级管理,和教师的组织能力有限,有些学生思维过于活跃,能放难受,控制课堂能力自身还需提高。!
清华中学 生物科八年级下册 学教案
22.1生命的起源
[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想像中的原始地球的状况
通过研讨米勒实验,推测原始生命的起源
[课前预习]
1经过科学家运用多种方法测定,地球大约在 46亿 年前形成。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水蒸气、氨气、氢 。
3原始大气与现在地球的大气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 无游离的氧
4米勒实验证明生命起源经历了由 无机物 转变为 简单有机物
[课堂研讨]
一.请你选择
1.原始大气中不含有 ( D )
A.甲烷 B.水蒸气 C.氨气 D.氧气
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 D )
A.岩石层 B.火山周围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3.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氧气等 D.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4.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 D )
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B.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
C.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D.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课堂训练巩固]
二观察原始生命产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甲烷、水蒸气、氨气、氢 等。
(2)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 有机物 。
(3)有机物随雨水流入 湖泊和河流 ,并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积累,经过漫长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终于演变出 原始生命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课题 21.1生物的遗传(4) 主备 使用日期 3.13 使用补充
课时序数 第 4 课时 使用者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明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措施。尝试运用逆向推导法,探讨基因的传递。教学重难点: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归纳色盲基因的遗传规律;了解近亲婚配的危害以及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9的色盲测试图案,你能看出图中的阿拉伯数字吗?色觉正常的人能识别红、黄、蓝、绿等颜色,有少数人却不能分辨各种或某几种颜色,这就是 。色盲是如何发生的呢?二、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A阅读教材,初步认识色盲基因 1. 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是显性基因,它们都只位于X性染色体上。 2. 联系生活据统计在我国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约为7%,女性约为0.5%,学生发问:为什么色盲在男性中发病率这么高?3. 分析教材P10的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妻产生后代的性别及色盲患病的情况。 (要用遗传图解来分析问题)B结合信息库认识人类常见的遗传病举例说明人类常见的几种遗传病C遗传病的预防1.阅读背景:“达尔文的悲剧”2.讨论近亲婚配的危害及导致遗传病高发病率的原因。3.阅读预防遗传病的一般措施【课堂练习】(见预习案)【作业设计】(见预习案) 由道尔顿的故事的引入新课测试学生的色觉程度,从而引入—色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色盲的成因学生分析后代的色盲成因,以及儿子和女儿的发病几率如何通过观察大量遗传病图片,进行情感教育---怎样预防遗传病
教后记
在上节课的的学习基础上,对于这节课的学习,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本节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讲解问题,教师适当的加以补充,这样不仅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不错。但个别学生不敢张嘴说话,应注意培养这些学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
课题:21.1生物的遗传(4)
【考点】
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明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措施。
尝试运用逆向推导法,探讨基因的传递。
【自主学习】
1.色盲基因是 隐性 基因,色盲正常基因是 显性 基因,它们都位于 X染色体上。
2.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有 色盲 、 血友病 、 白化病 、 镰刀型贫血病 等。
3.通过 禁止近亲结婚 、 婚前检查 、 遗传咨询 等措施,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精神负担,从根本上改善人口素质。
【巩固练习】
一.请你选择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C )
A.色盲 B.血友病 C.夜盲症 D.镰刀型贫血
2.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在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为 ( B )
A.100% B.50% C.25% D.0%
3. 在讨论“近亲结婚的危害”活动中,有四名同学分别做出了如下观点,你认为谁的观点是错误的 (C )
A.近亲结婚,后代遗传病发病率增加 B .堂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叔和侄女等都属近亲
C.近亲结婚,亲上加亲,亲缘不断 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病的有效方法
4.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有一个“傻子村 ”,造成“傻子村 ”的原因可能是 ( D )
A.生活水平底 B.水土不养人 C.该村有近亲结婚的习俗 D.教育水平落后
二.观察思考
5.看图回答:
(1)A图是 白化病 患者;B图是 镰刀型贫血病患者的红细胞。
(2)引起A和B的疾病称为 遗传 病,它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即
染色体 上的基因或 DNA 异常引起的。
6.把遗传病与相应的类别用线连接起来:
先天愚型
色盲 A与性别遗传有关
白化病
血友病 B与性别遗传无关
镰刀型贫血
三.实验探究
7.人类中,有一种人患A型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受到轻微损伤,即可能出血不止,量虽不多,但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之多。他们的血液里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所以受伤流血时,血液不易凝结。下图为一个血友病患者的家系。请据图分析:
(1)有病的人即患者(几乎)都是 男性 性。
(2)男性患者的子女都是 正常 ,所以代与代间有明显的不连续性。
(3)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 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但可能生下患病的 来。
(4)血友病基因h在 X 染色体上,且是伴性遗传的, 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
(5)如果一个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女性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下的后代有血友病患者吗?假如有,患者是男孩还是女孩?从理论上讲,患者的比例是多少?
B
A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课题 21.1生物的遗传(2) 主备 使用日期 3.6 使用补充
课时序数 第 2 课时 使用者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阅读资料: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二、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阅读教材,认识基因、染色体、DNA1.引导分析:(教师板图) (结合图形讲解,形象易懂)(1)① ;② ;③ 。 ②和③合称为 。(2)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 。(3)生物体细胞中,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一般是 存在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是 存在的。(4)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 控制的。2.反馈交流并得出结论考考你:根据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标出各概念名称 活动:模拟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 (以游戏的形式讲解)1、 回顾人的生殖过程2、 学生在黑板上贴出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的图片3、 引导分析染色体、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意:染色体在亲代到子代的变化情况) 注意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通过小故事引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及习题,理解基因,染色体,DNA等几者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通过游戏形式讲解,学生每人都参与其中,效果不错
教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虽然在七年级时多少接触过,但概念较多,有些不易理解;特别是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比较难,学生理解不上去,所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以及染色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学习有难度,下节课需相关练习巩固。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
课题:21.1生物的遗传(2)
【考点】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自主学习】
1、科学家将控制生物性状的因子称为 基因
2、在每种生物细胞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 染色体 ,这些
染色体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是 成对 存在的。
3、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 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就是 基因 。因此,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 。
4、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由 1对 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 成对 的 两条染色体 的 相同位置。
5、 美 国遗传学家沃尔特·沙顿研究蝗虫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他得出结论: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基因通过 生殖细胞 从亲代传到下一代。
【巩固练习】
1. 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
A.
B.
C.
D.
2.正常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是( B )
A.22对      B.23对 C.22条      D.23条
3.下列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目不正确的是 ( C )
A.兔的体细胞内有22对染色体 B.番茄的体细胞内有24对染色体
C.鸡的体细胞内有39条染色体 D.小麦的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
4.下列生物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D )
A.豌豆的高茎 B.豌豆的矮茎 C.人的直发 D.韭黄的黄色
5、下面是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上图中序号的染色体数目各是多少:①为 23 条;
②为 23 条;③为 46 条;④为 46 条。
(2)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成对 存在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 父方 ,另一条来自 母方 。
(3)染色体携带 基因 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下一代。

一一一 一
一一一 一


细 胞 核
染色体
基因
DNA
DNA
染色体
基因
基因
染色体
DNA
基因
DNA
染色体
父亲
母亲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子女
均为46条染色体



③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课题 21.1生物的遗传(1) 使用日期 2.27 使用补充
课时序数 第 1 课时 使用者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举例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通过调查自己和父母在卷舌、耳垂、眼睑、拇指背屈等方面的特征异同了解遗传的概念。观察教材P3的图片,认识生物的性状及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举例加以说明。教学重难点:性状及相对性状的概念 (通过大量事例来讲解)教学互动设计:一、引入新课“你长的像爸爸”, “你长的像妈妈”,从孩提起,是不是常常会听到有人对你这样说?其实,你与父母或多或少的相似,就是一种遗传现象。二、新授 (注意延伸存在变异)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A、阅读教材,完成调查表讨论(1)除了表中列举的几种特征外,你与父母还有哪些相同的特征?(2)反馈交流并得出结论:什么叫遗传?B、观察图片,认识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1)观察教材P3的两幅图片,你看到是的番茄和家兔的哪些特征?对于同种生物来说,同一种特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吗?(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能举例说出同种生物具有的相似特征吗? (3)归纳总结,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课堂练习】(见预习案)课堂巩固:【作业设计】(见预习案)拓展提高 由影片引入新课,通过影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通过调查和交流,学生直观的感受:什么是性状,以及什么是相对性状?再次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多,学生在记忆方面可能并不是很好。结合以上采用大量的影片直观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有些学生对于“相对性状”理解不好,应加强这部分的练习。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
课题:21.1生物的遗传(1)
【考点】
举例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通过调查自己和父母在卷舌、耳垂、眼睑、拇指背屈等方面的特征异同了解遗传的概念。认识生物的性状及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自主学习】
1. 通过观察,自己与爸爸相似的性状有 ,说明你长得像爸爸;自己与妈妈相似的性状有 ,说明你长得像妈妈。这是一种 遗传 现象。
2. 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 形态 、 结构 和 生理功能 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 生物的遗传 。
3. 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 形态结构 特征和 生理 特性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 相对性状 。
【巩固练习】
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应属于一种 ( A )
A.遗传现象 B.变异现象 C.自然现象 D.以上均不对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C )
A.牛的后代还是牛 B.子女与父母的头发均是直发
C.父母会说英语,子女也会 D.母亲是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
3.一对孪生双胞胎A和B,几乎不能分辨出他们哪个是A,哪个是B,这种遗传是( D )
A.亲代之间的   B.亲代与子代之间的 C.子代之间的   D.以上都对
4.小明父母的血液均是O型的,他本人也是O型的,这种遗传应该属于( C )方面的遗传
A.形态    B.结构 C.生理功能     D.以上都不对
5.下列性状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C )
A.皮肤黑和皮肤有皱纹  B.红色番茄和个大番茄 C.人的直发与卷发 D.圆粒豌豆和绿色豌豆
6.有的人是单眼皮或双眼皮;有的人色觉正常或色盲,这些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 D)
A.遗传 B.变异 C.基因 D.性状
7.下列关于豌豆的各项特征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D )
A.植株有高有矮 B.种子有黄色有绿色 C.种皮有光滑的有皱缩的 D.种皮皱缩与种皮黄色
二.观察思考
8.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的一对相对性状:
A中的一对相对性状是 紫色 和 绿色 。
B中的一对相对性状是 黄色 和 红色 。
C中的一对相对性状是 白毛 和 黑毛 。
(2)相对性状是指 详见P3 。
(3)A中的 性状和B中的 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4)A、B、C的这些相对性状属于生物体 形态结构 方面的性状。
三.拓展提高
9.韭菜属单子叶植物,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叶线形,基生,扁平而柔软,翠绿。分蘖力强,夏秋季节抽花茎,顶端集生小白花成伞形花序。蒴果,种子小,黑色。性喜冷凉气候,播种或分蘖繁殖。原产亚洲东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遮光后,叶绿素不能形成,故成韭黄。
(1)韭菜、韭黄的味道差不多,它们是同一种植物吗?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韭菜和韭黄的叶片颜色——绿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吗?为什么
红色
黄色
绿色
紫色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