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田初中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教学检测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沧田初中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教学检测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31 16:50:33

文档简介

沧田初中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教学检测语文答题卷
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36分)
1.(1)( ) ( ) ( ) ( ) (4分)
2. ( ) 3. ( ) 4. ( ) 5. ( ) 6. ( ) 7.( )
8.古诗文填空。(8分)
(1) 。
(2) ,
(3) , 。
(4) , 。
(5) , 。
9.名著阅读。(6分)
⑴( )(3分)
⑵ (3分)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
10、 (2分)
11、(2分)( )
12、(2分)                                
       
13、(2分)                       
14、(2分)
(二)(12分)
15、(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3分) ____ _____ ______
_
17、(3分) ____ _____ ______
_
18、(3分) ____ _____ ______
_
(三)比较阅读(10分)
19、(3分) (1) ( ) (2) ( ) (3) ( )
20、(4分) (1)
(2)
21、(3分) ; , 。
(四)
22.(2分)⑴(  )  ⑵ (   )
23.(2分)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4.(2分)____ _____ _____ _
_
25. (2分)____ _____ ____ _
_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沧田初中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教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书写(4分)
本体很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36分)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每个人小时候都天真烂màn ▲ ,充满着梦想和希望。然而,在zhù ▲ 造人格的成长旅途中,有的人开始愤世jí ▲ 俗,活得垂头丧气;有的人则雄心勃勃、不断进取,实现了儿时的誓愿,因为他不忘初zhōnɡ ▲ ,不熄梦想,一直在直立行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⑴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 ▲ 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
⑵每年中考期间,宁波市交警部门就会根据当时的实际交通情况,对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 ▲ 等措施,保障了考试顺利进行。
⑶戏台楼口百子图这组浮雕,人物造型神情兼备, ▲ ,刀法精湛,体现了明清时期宁波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A.汹涌 管制 惟妙惟肖 B. 汹涌 管辖 绘声绘色
C.冲刷 管制 绘声绘色 D. 冲刷 管辖 惟妙惟肖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蜿蜒 迁徒 踌躇 暗然失色 B.睥睨 禁固 宽恕 冥思暇想
C.油光可鉴 翻来复去 芦荟 狼籍 D.胆怯 侏儒 干涸 不可名状
4.下列选项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电颂》—屈原—《离骚》 B.《雪》—鲁迅—《朝花夕拾》
C.《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 D.《浪之歌》—纪伯伦—印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近期,福州市警方大力开展交通整治。
D.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6.下列说法偶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旅鼠之谜》是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C.《喂——出来》以真实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7.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 的报国志,也有 的故乡情;有 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B.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
C.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D.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8.古诗文填空。(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3)《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
(4)《水调歌头》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
(5)借别人的话高度概括五柳先生自己人格的句子是: , 。
9.名著阅读。(6分)
⑴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通过阿龙纳斯教授第一人称的叙述,展开了他带着仆人康塞尔跟随 船长乘潜艇在海底航行两万里的惊险情节。以下情节中,出自本书的有( )( )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底
⑵“有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从上面的描写看出,这人就是世界文豪 。《名人传》中也展示了他的高尚人格和生命激情。《名人传》中另外两位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是 、 。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争先恐后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不一会儿, 也都闻风而了来。并且,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随后,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 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   
一位新闻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细绳子,把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渐渐地,绳子一尺一尺地放了下去。可是,等到绳子全部放完之后却拉不上来了。他叫了两三个人过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地使劲一拉,绳子居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见到了这番情形,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有一位学者叫人从研究所里搬来了一台大功率的扩音机,准备对洞底传上来的回声作频率分析。可是,他把扩音机摆弄了好久,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试过了,却连半点回声也没听到。这位学者感到挺纳闷。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耻笑。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如果是在地面上的话,数十公里以外的人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可是,这个洞却来者不拒,把所有的声音都一古脑儿地吞了下去。   
学者不禁心里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虽说事情还没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点儿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他就是起先打算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的那个投机商人。
10.本文的体裁是 作者星新一是 (国籍)现代小说家。(2分)
11.第一自然段中横线上缺少四个主人公,请你根据上下语境,在下面的短语中选择合适的任务,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2分)
①派出所的警察们 ②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 ③有的人 ④科学家和学者
12.“他就是起先打算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的那个投机商人。”与前文中哪句话相照应?(写出原文语句)(2分)
13.读完全篇,请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口吻在叙述这个故事呢?(2分)
14.我们应该从小说中领悟哪些道理?(2分)
(二)(12分)
今天你“有机”了吗
①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人们更多地青睐“有机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并不是像字面含义那样属于化学中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有机食品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它必须符合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这样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红枣、菌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②“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其原料及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在栽种之前,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实地检测,土壤必须连续3年未施用过违禁物质。其它像水质、空气等都要合乎规定,别小看这些规定,条件近乎苛刻:周边是否建有工厂,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空气是否达标,像机动车,就不能出现在植物旁边,因为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是有机肥,绝不允许使用催熟物质,所以果实的采摘周期相对也要长一些,农作物产量也较低。因为像除草剂之类的化学物质被禁用,所以有机农作物只能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饲养的畜禽,同样吃着有机饲料,也绝不使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少而贵。
③即使“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也无法完全避免受到特定地区的空气、土壤或水中农药残留等的影响,因此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产品完全不残留农药。所以,目前为止,尚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有机食品比非有机食品要健康和安全。
④那么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有机食品”是不是更营养?研究人员对过去50多年几千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做了比较,他们仔细对照分析了有机方式与现代方式生产出的食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
⑤其实,“有机食品”出现的本质是立足于生态和环境,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不是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有机作物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立足点在于怎样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却没有认真研究这些细节问题,导致在“有机食品”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混乱局面。“有机食品”甚至变成了一种概念被大肆炒作、追捧。另外,“有机食品”的低产量和高费用也使其性价比不高,至少在我国的现阶段,它还仅是一种“贵族食品”。 看来,“有机食品”在我国要走的路还很遥远。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20期,有删改)
【链接材料1】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科技,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摘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链接材料2】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摘自百度百科)
15.根据第①段内容,简要解释“有机食品”的概念。(不超过50字)(3分)
16.从文章内容看,“有机食品”少而贵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3分)
17.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把握行文思路,请你在第③段的段首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3分)
18.目前我国是否应该发展“有机食品”?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三)课内比较阅读(10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3分)
(1)树林阴翳( ) (2)太守谓谁( ) (3)或异二者之为( )
20.翻译句子:(4分)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21.甲乙两文表现的思想感情有共同点,都体现了作者 ;但同中有异,甲段突出“乐”字,乙段突出“ ”字,甲段寄托作者 的怡然之情,乙段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理想。(3分)
(四)(8分)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昔有愚人,适友人家( ▲ )  ⑵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 ▲ )
2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5.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四、写作(40分)
26.根据要求作文。(40分)
请以“ 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
…………………………………装………………………………………………订………………………………………………线…………………………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