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31 16:5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命题人:初二语文备课组
亲爱的同学:
本次考试时间为110分钟,总分为120分。只要你心境平静,仔细、认真地阅读、思考,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认真答题,注意时间。
一、基础知识(30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帖(tiè) 污秽(huì) 炽痛(chì) 叱咤风云(zhà)
B、讪笑(shàn) 嫉妒( jí) 环谒 (yè) 气冲斗牛(dòu)
C、归省(xǐng) 攒成 (zǎn) 重荷(hè) 参差不齐 ( cī )
D、嗔视(chēn) 可汗(kè) 胡骑(jì) 尽态极妍(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学多识 搏击 告罄 坚如磬石
B、杂乱无章 屏障 默契 锲而不舍
C、养精畜锐 积蓄 谰语 力挽狂澜
D、锋芒毕露 毕竟 返回 一返既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B、在公安干警的审讯下,这个犯人终于露出了本色当行,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C、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D、学生们依然沿袭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模式,埋首语数外理化生,兀兀穷年,只为初三毕业那一跳。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爸爸叮嘱道,“我知道了。”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阅读《童年》,我们了解了阿廖沙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南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叙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B、《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歌德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写了小弗郎士在爱国感情的感召下不断觉悟成熟。
C、《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小说《城南旧事》,叙述了英子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文章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英子的深情和盼望她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①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阅读下面材料,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语言连贯,语句通畅。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一辈子在轮椅上度过,没有机会走进校门, ① ,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这表明, ② 。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五一小长假期间,萧山区旅游局给广大市民送上一个惊喜,首趟串联萧山四家4A级景区和城区主要休闲活动场所的旅游专线正式开通。
旅游公交专线以便民和利客为理念,不仅将萧山区主要景区景点,以及湘湖地铁站等交通枢纽串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外来游客和本地市民休闲观光、购物消费、公交出行等多方面需求。还进一步完善区域旅游交通,构建了无障碍旅游交通网络,实现城市主干道、交通枢纽到景区景点、旅游休闲设施的交通无缝对接,提高市民和游客游览景点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毒生姜”事件发生后,杭州市工商局立刻开展了生姜专项整治。②截至5月15日,工商局共检查出不合格生姜57批次,下柜销毁生姜约950公斤左右。③工商局还表示,将继续加大巡查力度、加强行政约谈,提高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意识,确保市场内食品安全。
10、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6分)
(一)“伤果”里的秘密 何竞
①男人是三年前下岗的,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开一家水果店。
②对于他的想法,女人向来支持。她身体弱,进医院是家常便饭,只能在家里做点儿小手工,常常怪自己没用,拖了男人后腿。男人抱着她的肩,说:别胡思乱想了,日子会好起来的。
③夫妻俩将家里所有的钱都凑起来,再加上女人从娘家筹借来的两万元钱,终于凑够了那间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店铺的钱。男人雄心壮志,生意却不如想象中好,并没有做到风生水起、一夜暴富。有些水果放到不新鲜了,果皮都开始皱巴巴时,男人只能忍痛贱价处理。
④生意不顺,男人的脸色就沉下来,女人每天中午到店里给他送饭,他就有些不耐烦,对她大呼小叫的,心里隐隐也觉得是这个病秧子拖了后腿,让自己触了霉头,才发不了财。他甚至挑剔她做的菜越来越难吃,只放一点点油,连肉星儿都看不见。每次他骂她,她都缩着脖子站在角落,不辩解也不反驳,像旧时受气的小媳妇儿,让男人的火气无处可发。
⑤有一天,女人给他送了饺子来,是她自己包的,馅里的肉不多,味道却不错。他也饿了,大口大口地吃个精光。等他吃完,才想起问女人:“你吃没?”“我吃过了。”女人淡淡地说,拿着空饭盒就离开了。她离去不久,男人发现自己早上忘带了进货款,今天要给人家送去的,于是急急地回家去取。
⑥推开家门,他看见女人正蹲在厨房里喝饺子汤,汤里仅仅浮着几块面片。见他突然回来,女人脸色尴尬,不知说什么好。他却像是没看见,取了钱径直走出了家门。直到出了门,才有愧疚浮上来,扯得心生生地痛:他才明白她身体为什么一直那么虚弱。他的双眼湿润了:她为了借钱,受了哥嫂不少冷眼;她身体再不好,每天也坚持做手工换零花钱;医生说她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他却连店里一个菠萝都没舍得给她吃过……
⑦当天晚上回到家,男人拿了只外皮碰伤的杨桃回来,不满地发着牢骚说:“顾客嫌这水果烂了,贱价都卖不掉。”负气一般,他将杨桃塞给她,“你吃了吧,反正没人要。”
⑧杨桃看上去青翠欲滴,若不是外皮伤了两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她心疼地看着那只杨桃,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有点儿酸,有点儿甜,清新爽口,随即递给他:“你也来吃。”他却一脸嫌恶似的表情:“我天天看这些水果就够了,哪里还爱吃,你自己吃吧。”听他这样说,她才一口一口地吃起来,吃得十分香甜。
⑨从那天起,他每天都从店里拿回一点儿水果,它们身上都有碰伤或压伤,有时是芒果,有时是木瓜,有时是一捧青枣,那么硬实的外皮,竟然也在运送途中被挤伤了。女人常常心疼地清洗着伤痕累累的水果,叹着气,说:“好可惜,本来可以卖个好价钱的。”男人却不以为然,粗声大气地说:“没办法,反正也卖不出去,你吃了总比扔掉强!”
⑩也许是水果的滋润,女人的脸色渐渐有了红润,一直弱不禁风的身体也渐渐有了起色。
⑾转眼三年过去了,男人因为经营得当,终于将水果店口碑树起来,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他的水果门市也比原来扩大了几倍,还在市区买了套两居的新房,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每天晚上回家他都给女人带回一些有硬伤的水果。
⑿一天傍晚,天看起来阴阴的,像是将要大雨倾盆,女人怕男人回家时淋到雨,便拿了两把伞给他送去。
⒀来到店里,却没见到男人。正诧异时,听到里屋传来“咚”的一声响。透过半掩的门,她看见男人正拿着一只完好的番石榴使劲儿往地上扔,终于看见番石榴身上有明显的“伤疤”了,他才小心地捡起水果,用棉布细心地擦干净上面的灰尘,然后放进一旁准备好的水果袋。
⒁女人愣愣地站在门口,眼里有雾弥漫上来……
⒂女人明白,男人知道她节约惯了,就算生活好了也舍不得乱花钱,那些完美的看起来卖相很好的水果她从来舍不得自己吃掉。他给她的,只是每天卖不出去的“伤果”,却在这些费心制造的伤疤中,铭刻了他沉甸甸的无限爱意,化成最好的维生素,滋养了她的幸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06期,有删改)
1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品味文中丈夫对妻子的情感变化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情节 ①▲ 丈夫生意不顺 ③▲ 丈夫每天晚上带“伤果”给妻子
情感变化 安慰、鼓励 ②▲ 愧疚 ④▲
12.文章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3.品味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按要求答题。(4分)
(1)下面句中的两个加点词是否矛盾?为什么?
透过半掩的门,她看见男人正拿着一只完好的番石榴使劲儿往地上扔,终于看见番石榴身上有明显的“伤疤”了,他才小心地捡起水果,用棉布细心地擦干净上面的灰尘,然后放进一旁准备好的水果袋。
(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化成最好的维生素,滋养了她的幸福。
14.文章以“‘伤果’里的秘密”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4分)
(二)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5、文章开头提到两条消息有什么作用?(3分)
16、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7、第⑥节和第⑦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18、第 ⑦节说微博能成为“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比较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9-22题(1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 B、见往事耳(发现)
C、能手执马鞍(拿着) D、唯傅修期耳(只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及鲁肃过寻阳 拳勇过人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或以钱币乞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2、根据文章的意思,说说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2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本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2分)
(2)第四句中的“闲”能否改为“忙”,为什么?(3分)
24、写作(40分)
人生就是一次行走。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总有些人、事、物一直伴随。那或是亲人的关爱,或是师友的支持,或是知识的引领,或是美丽的憧憬,或是挫折的磨砺……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材不限,诗歌除外。
七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答案(2013.5.30)
一、基础知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B D B C
6、①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析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7、①但是她并不灰心丧气 ②只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8、萧山首条旅游公交专线开通,给市民游客带来便捷舒适。
9、①在“整治”后加上“的行动” ②去掉“约”或“左右” ③把“提高”改为“增强”
10、参考示例:(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矿。(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3)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符合题意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11.(4分) ①妻子怪自己没用②不耐烦(不满、嫌弃、埋怨等);③丈夫发现妻子喝饺子汤吃面片; ④怜爱(呵护、关心等)。(每空1分,意同即可)
12.(4分)不能。①画线句插叙了妻子为了家庭默默奉献的几件小事,正是妻子的贤惠、善良让丈夫感到愧疚,情感发生了变化。②医生的叙说为下文丈夫每天带“伤果”给妻子做了铺垫。(每点2分,意同即可)
13.(4分)(1)(2分)不矛盾。“使劲儿”为了制造伤疤,让妻子吃得心安;“小心地”看出丈夫担心水果伤得太重,营养流失影响妻子的口感;这组看似矛盾的动作,更加体现了丈夫对妻子浓浓的爱。(2)(2分)①“伤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②丈夫对妻子的体贴和关怀。(每点1分,意同即可)
14.(4分)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文章围绕“伤果”组织情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秘密”中包含着夫妻间沉甸甸的无限爱意,耐人寻味。(答对2点给4分,意同即可)
15、(3分)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发展情况,引出说明对象微博和微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每点各1分)
16、(1)(2分)不能删,“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划线部分不写出也可),(1分)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2分)作比较,(1分)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了“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1分)
17、(3分)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概括内容方面各得1分),与第⑤节的顺序对应(1分)
18、(4分)微博是“大众化”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2分);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2分)
三、古诗文阅读
19、B (3分)
20、C D (4分)
21、(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分)
22、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分) 启示: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2分)黄梅时节 (或:初夏) 雨、蛙
(2)(3分)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四、写作(40分)
按中考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