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第三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 审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通过乙烷的取代反应或乙烯的加成反应都可以制取纯净的氯乙烷
C.葡萄糖、果糖都属于糖类,它们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答案】B
2.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并达平衡。下列条件的改变使H2O(g)的转化率增大的是( )
A.增加C(s)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氩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氩气
【答案】D
3.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电化学原理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此方法在化学上称之为牺牲阳极法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4.甲醇在钯基催化剂表面制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钯基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B.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
C.的
D.甲醇在不同催化剂表面上制氢的反应历程相同
【答案】B
5.一种抗肿瘤活性物质PsilostachyinA的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12个碳原子
B.不可能存在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
C.能使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且反应类型不相同
D.1mol该有机物可与含5molNaOH的水溶液反应
【答案】C
6.对于可逆反应2AB3(g) 2A(g)+3B2(g)ΔH>0,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7.司替戊醇(d)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b的一氯代物有4种 B.c的分子式为C14H15O3
C.a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D.d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C
8.工业上用接触法制备浓硫酸的原理如下:
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碎矿石、增大空气浓度都可以提高煅烧速率
B.净化SO2的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C.温度越高,越有利于SO2的催化氧化反应
D.硫酸厂的钢铁设备易发生以析氢腐蚀为主的电化学腐蚀
【答案】C
9.我国科研人员在新型纳米催化剂和的表面将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转化为的反应①为
已知反应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B.、和键能分别为、和,则键键能为
C.催化剂和的使用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也改变了反应的
D.由反应①②可推知转化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10.乙烯水化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进程中有三个过渡态
B.H3O+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总反应速率由第②步反应决定
D.第①、②、③步反应不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
11.1,2-丙二醇脱氧脱水反应的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键C上连不同的基团具有顺反异构,产物CH2=CHCH3不存在顺反异构
B.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只得到一种产物
C.该过程中催化剂通过增大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
【答案】D
12.一种锌—水溶液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Zn0.5-xMnO2-2xe-+xZn2+=Zn0.5MnO2
B.放电时CF3SO移向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Zn电极与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D.充电时,电路中每转移1mole-,Zn电极质量增加32.5g
【答案】D
13.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中药成分黄芩索(结构如图所示)能明显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下列关于黄芩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黄芩索和氢气加成最多可以消耗8molH2
B.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5H10O5
C.该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D.该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答案】C
14.全球环境逐渐恶劣,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有机物,从而有效实施碳循环。已知CO2与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CO2(g)+3H2(g) H2O(g)+CH3OH(g) ΔH。一定条件下,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2和3.0mol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v(逆)B.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催化剂I>催化剂II>催化剂III
C.c点的转化率比a点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D.若该反应在T4K、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80%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8分)
15(8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燃料和能源是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内容,我们要关注矿物能源的合理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应该具有原材料易得、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特点,在煤炭、石油、煤气、氢气中,前途广阔的能源是 (1分)。
(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是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的发生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是由煤炭和水蒸气反应制得的,已知C(石墨)、CO、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石墨,s)+O2(g)=CO2(g) ΔH1=-393.5kJ·mol-1
H2(g)+O2(g)=H2O(g) ΔH2=-241.8kJ·mol-1
CO(g)+O2(g)=CO2(g) ΔH3=-283.0kJ·mol-1
H2(g)+O2(g)=H2O(l) ΔH4=-285.8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提供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36g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热量变化是 (1分,填“吸收”或“放出”) (1分)热量。
②写出C(石墨,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作为燃料,水煤气和煤相比有什么优点 (1分)(任答一点)
【答案】(1)氢气
(2)①③
(3) 吸收 88kJ C(石墨,s)+H2O(g)=CO(g)+H2(g) △H=+131.5kJ/mol 产物无污染等
16(9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依据电化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Cu(s)+2Fe3+(aq)=Cu2+(aq)+2Fe2+(aq)设计的原电池装置。
①电极X的材料是 (1分)。
②Y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放电过程盐桥中向左侧烧杯移动的离子主要是___(1分填离子符号)。
(2)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绿色环保可充电“全氢电池”,其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吸附层a上的电势 (1分)(填“低于”、“高于”或“等于”)吸附层b上的电势。
吸附层a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充电时,吸附层b接电源正极
B.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使用质子交换膜
C.NaClO4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和参与电极反应
D.导线上通过1mole-,装置内H2总量减少0.5mol
【答案】(1) Cu K+
(2) 低于 BCD
17(9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制取少量的丙烯酸正丁酯的反应为CH2=CHCOOH+CH3CH2CH2CH2OHCH2=CHCOOCH2CH2CH2CH3+H2O。可能用到的信息: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C)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丙烯酸 72 1.05 141 溶
正丁醇 74 0.81 117 微溶
丙烯酸正丁酯 128 0.90 146 难溶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如图所示装置的A中加入30.0mL正丁醇、7.2mL丙烯酸、0.6mL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组装好仪器,并预先在分水器内加入一定量水。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温度在120℃左右,回流50min左右,不断放出分水器下层的水,保持水层高度略低于支管口,直至反应基本完成。
步骤2: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40mL水、20mL饱和Na2CO3溶液和40mL水洗涤;分液后取上层油状液体,再用无水MgSO4固体处理后蒸馏,收集146℃左右的馏分,得到丙烯酸正丁酯9.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中冷凝水的进水口为 (1分)口(填“下”或“上”)。
(2)浓硫酸的作用是 。
(3)步骤1中反应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4)步骤2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前先进行水洗的目的是 。
(5)本实验的产率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下
(2) 催化剂和吸水剂
(3)分水器内水层液面不再升高
(4)除去硫酸、丙烯酸
(5)70%
18(1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某化学小组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探究影响分解速率的因素,见下表和如图:
实验 所用试剂
Ⅰ 1mL H2O x
Ⅱ 1g Fe2O3
Ⅲ 1g MnO2
Ⅳ
表中x为___________;
②实验Ⅱ、Ⅲ探究的是___________(1分)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根据上图,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查文献可知,对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对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定性分析:有同学提出将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1分)。
②定量分析:为了更精确地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乙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测得,在硫酸铜催化下过发生分解反应,2min时生成气体1.12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_。
(3)该小组预测同为第四周期VIII族的Fe、Co、Ni可能有相似的催化作用。查阅资料:(其中Co、Ni均为+2价)也可用作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如图表示两种不同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在10℃时催化分解6%的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x变化曲线。
由图中信息可知___________(1分)法制取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推测、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___________(1分)。
【答案】(1) 催化剂 在相同条件下,MnO2对分解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
(2) 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0.05
(3) 微波水热
19(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以NOx为主要成分的雾霾的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NO和CO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在催化转换器中二者可发生反应减少尾气污染。
已知2NO(g)+2CO(g) N2(g)+2CO2(g) H<0。
①在500℃时,向恒容密闭体系中通入1mol的NO和1mol的CO进行反应时,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O)正 = 2(N2)逆
B.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体系中NO、CO的浓度相等
E.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NO同时消耗nmol的N2
②向1L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的NO和1mol的CO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T1 (1分)T2(填“>”、“<”),理由是 。M点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
③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气体,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5
p/kPa 200 185 173 165 160 160
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该反应中的正=k正·p2(NO)p2(CO),逆=k逆·p(N2)p2(CO2),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k正 k逆(填“>”、“<”或“=”)。
【答案】
AC > 当压强相同时,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 23.5% 1.6kPa-1 >
20(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有机物H是合成抗肿瘤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分子式为 (1分)。④的反应类型为 (1分)。
(2)E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1分)。写出F的结构简式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合成过程中使用TBSCl试剂的目的是 。
(5)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
①能使石蕊试液变色;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
【答案】(1) 取代反应
(2) 羟基
(3)+O2+2H2O
(4)保护-CH2OH基团不被氧化
(5)或或或或官渡区第三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化学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通过乙烷的取代反应或乙烯的加成反应都可以制取纯净的氯乙烷
C.葡萄糖、果糖都属于糖类,它们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2.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并达平衡。下列条件的改变使H2O(g)的转化率增大的是( )
A.增加C(s)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氩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氩气
3.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电化学原理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此方法在化学上称之为牺牲阳极法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4.甲醇在钯基催化剂表面制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钯基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B.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
C.的
D.甲醇在不同催化剂表面上制氢的反应历程相同
5.一种抗肿瘤活性物质PsilostachyinA的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12个碳原子
B.不可能存在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
C.能使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且反应类型不相同
D.1mol该有机物可与含5molNaOH的水溶液反应
6.对于可逆反应2AB3(g) 2A(g)+3B2(g)ΔH>0,下列图像(AB3%表示AB3所占的体积分数)不正确的是( )
a
A B C D
7.司替戊醇(d)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b的一氯代物有4种 B.c的分子式为C14H15O3
C.a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D.d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8.工业上用接触法制备浓硫酸的原理如下:
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碎矿石、增大空气浓度都可以提高煅烧速率
B.净化SO2的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C.温度越高,越有利于SO2的催化氧化反应
D.硫酸厂的钢铁设备易发生以析氢腐蚀为主的电化学腐蚀
9.我国科研人员在新型纳米催化剂和的表面将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转化为的反应①为
已知反应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B.、和键能分别为、和,则键键能为
C.催化剂和的使用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也改变了反应的
D.由反应①②可推知转化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0.乙烯水化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进程中有三个过渡态
B.H3O+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总反应速率由第②步反应决定
D.第①、②、③步反应不都是放热反应
11.1,2-丙二醇脱氧脱水反应的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键C上连不同的基团具有顺反异构,产物CH2=CHCH3不存在顺反异构
B.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只得到一种产物
C.该过程中催化剂通过增大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
12.一种锌—水溶液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Zn0.5-xMnO2-2xe-+xZn2+=Zn0.5MnO2
B.放电时CF3SO移向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Zn电极与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D.充电时,电路中每转移1mole-,Zn电极质量增加32.5g
13.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中药成分黄芩索(结构如图所示)能明显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下列关于黄芩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黄芩索和氢气加成最多可以消耗8molH2
B.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5H10O5
C.该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D.该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14.全球环境逐渐恶劣,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有机物,从而有效实施碳循环。已知CO2与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CO2(g)+3H2(g) H2O(g)+CH3OH(g) ΔH。一定条件下,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2和3.0mol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v(逆)B.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催化剂I>催化剂II>催化剂III
C.c点的转化率比a点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D.若该反应在T4K、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80%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8分)
15.(8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燃料和能源是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内容,我们要关注矿物能源的合理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应该具有原材料易得、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特点,在煤炭、石油、煤气、氢气中,前途广阔的能源是 (1分)。
(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是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的发生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是由煤炭和水蒸气反应制得的,已知C(石墨)、CO、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石墨,s)+O2(g)=CO2(g) ΔH1=-393.5kJ·mol-1
H2(g)+O2(g)=H2O(g) ΔH2=-241.8kJ·mol-1
CO(g)+O2(g)=CO2(g) ΔH3=-283.0kJ·mol-1
H2(g)+O2(g)=H2O(l) ΔH4=-285.8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提供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36g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热量变化是 (1分,填“吸收”或“放出”) (1分)热量。
②写出C(石墨,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作为燃料,水煤气和煤相比有什么优点 (1分)(任答一点)
16.(9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依据电化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Cu(s)+2Fe3+(aq)=Cu2+(aq)+2Fe2+(aq)设计的原电池装置。
①电极X的材料是 (1分)。
②Y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放电过程盐桥中向左侧烧杯移动的离子主要是___(1分填离子符号)。
(2)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绿色环保可充电“全氢电池”,其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吸附层a上的电势 (1分)(填“低于”、“高于”或“等于”)吸附层b上的电势。
吸附层a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充电时,吸附层b接电源正极
B.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使用质子交换膜
C.NaClO4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和参与电极反应
D.导线上通过1mole-,装置内H2总量减少0.5mol
17.(9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制取少量的丙烯酸正丁酯的反应为CH2=CHCOOH+CH3CH2CH2CH2OHCH2=CHCOOCH2CH2CH2CH3+H2O。可能用到的信息: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C)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丙烯酸 72 1.05 141 溶
正丁醇 74 0.81 117 微溶
丙烯酸正丁酯 128 0.90 146 难溶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如图所示装置的A中加入30.0mL正丁醇、7.2mL丙烯酸、0.6mL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组装好仪器,并预先在分水器内加入一定量水。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温度在120℃左右,回流50min左右,不断放出分水器下层的水,保持水层高度略低于支管口,直至反应基本完成。
步骤2: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40mL水、20mL饱和Na2CO3溶液和40mL水洗涤;分液后取上层油状液体,再用无水MgSO4固体处理后蒸馏,收集146℃左右的馏分,得到丙烯酸正丁酯9.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中冷凝水的进水口为 (1分)口(填“下”或“上”)。
(2)浓硫酸的作用是 。
(3)步骤1中反应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4)步骤2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前先进行水洗的目的是 。
(5)本实验的产率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1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某化学小组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探究影响分解速率的因素,见下表和如图:
实验 所用试剂
Ⅰ 1mL H2O x
Ⅱ 1g Fe2O3
Ⅲ 1g MnO2
Ⅳ
①表中x为 ;
②实验Ⅱ、Ⅲ探究的是 (1分)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根据上图,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二:查文献可知,对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对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有同学提出将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 (1分)。
②定量分析:为了更精确地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乙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测得,在硫酸铜催化下过发生分解反应,2min时生成气体1.12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的分解速率为 。
(3)该小组预测同为第四周期VIII族的Fe、Co、Ni可能有相似的催化作用。查阅资料:(其中Co、Ni均为+2价)也可用作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如图表示两种不同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在10℃时催化分解6%的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x变化曲线。
①由图中信息可知 (1分)法制取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②推测、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 (1分)。
19.(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以NOx为主要成分的雾霾的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NO和CO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在催化转换器中二者可发生反应减少尾气污染。
已知2NO(g)+2CO(g) N2(g)+2CO2(g) H<0。
①在500℃时,向恒容密闭体系中通入1mol的NO和1mol的CO进行反应时,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O)正 = 2(N2)逆 B.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体系中NO、CO的浓度相等
E.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NO同时消耗nmol的N2
②向1L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的NO和1mol的CO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T1 (1分)T2(填“>”、“<”),理由是 。M点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
③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气体,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5
p/kPa 200 185 173 165 160 160
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该反应中的正=k正·p2(NO)p2(CO),逆=k逆·p(N2)p2(CO2),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k正 k逆(填“>”、“<”或“=”)。
20.(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有机物H是合成抗肿瘤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分子式为 (1分)。④的反应类型为 (1分)。
(2)E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1分)。写出F的结构简式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合成过程中使用TBSCl试剂的目的是 。
(5)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
①能使石蕊试液变色;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