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三上1.3《过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三上1.3《过河》(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1 10: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课时《过河》教学设计
课题 过河 单元 一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是混合运算,《过河》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学习本课知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完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表内乘除法的实际应用。通过前几天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体会的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景,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 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 通过本课学习,形成混合运算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结合学科知识,学生感知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3.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价值,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事物的科学规律,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索求真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的形成。
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媒体出示练习题。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想一想 填一填。(1)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 )运算,乘除法叫( )运算。(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20分钟) 1、课件出示,故事引入。 周末,六年三班的小朋友去公园玩。他们拉到公园,准备划船,这时候却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看。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条件一:男生29人,女生25人。 条件二:一条大船坐9名同学;一条小船比大船少坐3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问题一: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问题二:同学们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4、课件出示问题一: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教师谈话:你能找出和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条件:①男生29人,女生25人。②一条大船坐9名同学。5、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生共同梳理:6、你能独立解决吗?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1)分步:一共多少人? 29+25=54(人)需要几条船? 54÷9=6(条) (2)综合算式: 29+25÷9= 54÷9= 6 (条)教师提出问题:这样列综合算式对吗?7、教师课件出示: 29+25÷9 说一说,这样做对不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这样要先算除法……要解决这个问题,请( )来帮忙,它把谁括起来,就先算谁。8、你 知 道 吗 ? 小括号“( )”能改变运算顺序,它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开始使用的。9、课件出示问题二:如果54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找出和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吗? 教师总结:①共54人。 ②一条小船比大船少坐3人。10、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分步:① 一条小船坐多少人 9-3=6(人) ② 需要几条小船。 54÷6=9(条) 综合算式:54 ÷ ( 9 - 6 )11、说一说:在有( )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2、完成试一试。(1)出示图片: (1)说一说:“限乘”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最多能坐的人数,不能超过。(2)出示问题一: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订正:先算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几辆小车。 列式:(70-46)÷8(3)问题二:用(76-46)÷8 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一本书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有70元,买了一个书包,余下的钱能买几个日记本? 1、学生听故事,看图。2、指名说一说。3、指名说一说。4、指名说说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5、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树。6、学生独立解决。7、指名说一说。8、学生认真听讲。9、指名说一说。10、学生独立完成。11、指名说一说。12(1)指名说一说。(2)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说一说。 1、通过听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3、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说出有关信息,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知识梳理,明确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让学生独立完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7、通过学生说一说,感知要想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引入小括号。8、通过教师讲解,知道小括号的来历。9、让学生说出有关信息,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0、通过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1、通过明确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12(1)通过说一说,理解“限乘”的意思。②通过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说一说,感知相同的算式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课堂练习(10分钟) 1、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32+18)×9 7 20-(360+43) (43+29)÷9 63÷(93-84) 在○填上“>、< 或 =”。 6×5+5○35 6×(5+5)○35 20-4÷4○4 (20-4)÷4○4 6×7-4 ○ 38 6×(7-3)○38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 32除以72与64的差,所得的商是多少?列式( ) (2)21与42的和除以7,商是多少?列式( ) 4、你能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吗? (1)42-15=27 5×27=135 。 (2)26+19=45 45÷5=9 。5、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他们俩人钱数总和的2倍。一个足球多少元?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并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计算巩固学生对有括号算式计算顺序的掌握。通过填空练习,进一步理解括号的作用。通过选择,理解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通过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进一步去体会括号的作用。
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跟学学生的汇报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指名说一说。 通过师生回顾全课,说说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总结知识,升华认识。
板书 过 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