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暑假作业 26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2分)
2.1-0.2=0.9 4.7-0.8=3.9 9.9+2.4=12.3
1.5+0.15=1.65 76+149+24=249 105 5×(2+3)=80
36×8×125=3600 4200÷15÷2=140 125×88=11000
66×99=6534 514-389-111=14 87×201=17487
二、填空题。(第10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1、2008年末中国人口达到一十三亿九千九百八十八万人,这个数可写作(1399880000)。
2、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或(22)厘米。
3、如果向东走150米记作+150米,那么向西走200米记作(-200)米。
4、一只大像重4吨,一头鲸鱼重145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6.25)倍。
5、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10个,一次最少摸出(31)个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的颜色相同。
6、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1850)钱。
7、如图,已知∠1=60°,∠2=50°,那么∠3=(70)度,∠4=(130)度
8、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88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9、图中每格表示10米,小敏开始的位置为0处。
⑴如果小敏的位置是+20米,说明她是向 东 行 20 米。
⑵如果小敏的位置是-50米,说明她是向 西 行 50 米。
⑶如果小敏先向东行40米,又向西行60米,这时小敏的位置表示为-20米。
⑷如果小敏先向西行30米,又向西行10米,这时小敏的位置表示为-40米。
四、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钝角三角形有(C)条高。
A、1 B、2 C、3 D、4
2、把9.7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B)。
A、 0.975 B、 0.0975 C、 97.5 D、 975
3、在56÷7=8里,要使商变为80,那么(D)。
A、被除数缩小10倍
B、除数扩大10倍
C、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
D、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或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
4、一个正方形有(D)组互相垂直的线。
A、1 B、2 C、3 D、4
5、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D)
A、圆 B、长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梯形
6、近似数65万与准确数65万比较,(D)。
A、近似数大 B、准确数大 C、相等 D、不能确定
五、奥数专区。(每题6分,共12分)
1、王老师给小朋友分苹果和桔子,苹果数是桔子数的2倍。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则有(13)个小朋友,(86)个苹果。(43)个桔子。
解题思路:因为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而苹果是桔子的2倍,因此苹果每人分6个就多8个.又已知苹果每人分7 个少5个,所以应有(8+5)÷(6-5)=13(人).
苹果个数为13×7-5=86(个),桔子数为 13×3+4=43(个)。
2、如下图中,从A点沿实线走最短路径到B点,共有(35)条不同路线。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从左下向右上走,所以走到任一点,例如右上图中的D点,不是经过左边的E点,就是经过下边的F点。如果到E点有a种走法(此处a=6),到F点有b种走法(此处b=4),根据加法原理,到D点就有(a+b)种走法(此处为6+4=10)。我们可以从左下角A点开始,按加法原理,依次向上、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法数(见右上图),最后得到共有35条不同路线。
六、趣味数学。(第1、2、3、4题各4分,第5题6分,共22分)
1、打谷声上有一堆重2530千克的小麦,如果25千克装一袋,至少需要(102)条袋子来装。
解题思路:小麦重2530千克,每袋25千克,所以一共需2530÷25=101.2(袋),故至少需要1.2条袋子装,否则不能装完。
2、妈妈带300元去超市,买了3瓶料酒,每瓶8元,然后用剩下的钱买奶粉,奶粉每袋84元。余下的钱够买(4)袋奶粉,还剩下(40)元。
解题思路:3瓶料酒,每瓶8元,一共花了3×8=24(元),妈妈带的是300元钱,还剩下300-24=376(元),每袋奶粉84元,376÷84=4(袋)……40(元),所以够买4袋奶粉。
3、同学们去参观科技馆,四年级去了45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级的3倍多12人。两年级一共去了(192)人。
解题思路:因为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级的3倍多12人,所以五年级去了45×3+12=147(人),所以两个年级一共去了45+147=192(人)。
4、修路队修一条路,原来每天修60米,已经修了15天,剩下的路程每天要多修20米,还要修30天,这条路全长(3600)米。
解题思路:原来每天修60米,已经修了15天,所以原来一共修了60×15=900(米),剩下的路程每天修60+30=90(米),还要修30天,所以还有90×30=2700(米),所以这条路长为900+2700=3600(米)。
5、甲、乙两人环绕周长是400米的跑道跑步,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相遇;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那么甲平均每分钟跑(110)米,乙平均每分钟跑(90)米。
解题思路: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相遇,意思是甲乙两人2分钟一共跑400米,所以两人每分钟共跑400÷2=200(米),又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即是20分钟里甲比乙多跑了一圈400米,所以甲每分钟比乙多跑400÷20=20(米),由这两个条件可知,甲每分钟跑(200+20)÷2=110(米),乙每钟跑200-110=9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