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水中多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图片,复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组成。
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水中植物体的组成都是这样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九章学生们已学过《植物体的组成》,但课本上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进行讲解的,没有提到其它类群植物体的组成。通过问题的提出,可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讲授】
(一)观察水绵
1.出示水绵图片,介绍水绵的生活习性;
2.指导实验:
(1)提示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
(2)复习:如何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3)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①水绵的颜色和形状如何?用手触摸水绵,你有什么感觉?
②水绵是由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
④水绵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⑤水绵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而绿色开花植物的每个细胞形态结构一样吗
⑥对照器官的观念,看看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3.学生分组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
4.师生共同小结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水绵是绿色开花植物吗?为什么?
是不是所有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都与水绵一样呢?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判断水绵的组成是否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
(二)认识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
1.出示多种不同形态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2.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谈谈对藻类植物的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3.学以致用:
(1)出示黑藻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是不是藻类植物。
(2)播放《忆江南》的音频,让学生思考“江水为何如此之绿”。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藻类多样性的同时,能概括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并能学以致用。
(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组织学生讨论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
提出问题:既然藻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水体中的藻类植物是不是愈多愈好呢?
2.播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水中藻类过多繁殖的危害。
3.结合视频: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赤潮(水华)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赤潮和水华有哪些危害?
(3)如何减少赤潮和水华的发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虽然藻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堂小结】(略)
【当堂检测】(略)
【板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 观察水绵:
1.水绵的颜色、形态:
2.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
二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大多生活在水中;
2.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3.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 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提供氧气、提取工业原料、食用、净化污水等。
有害: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繁殖会危害渔业生产和海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