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说教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8章第2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的相关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了人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的。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是《人体的营养》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我今天将围绕第三部分进行说课。
二、说学情
通过前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消化系统的一些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已经有所了解,而且清楚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这都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说法并不陌生,由于与健康有关,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通过观察鸡小肠的结构,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
3.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为本节重点内容,而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运用情境创设、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比较法。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和模型,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 从而引出“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部分内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顺利引出学习内容。
2.新课展开
该环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吸收的概念
播放营养物质在人体被吸收的动画,设疑:什么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吸收的概念,即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通过动画吸引学生兴趣,化抽象为形象直观。
第二部分:各消化器官的吸收功能不同
设疑:(1)哪些营养物质可以被直接吸收 (2)哪些营养器官有吸收功能 它们的吸收功能一样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可以被直接吸收。
(2)①口腔、咽、食道没有吸收功能。②胃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③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④大肠可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所以,各消化器官的吸收功能不同。
继续设疑:为什么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 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之相适应呢 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这一部分的学习。
第三部分: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两人一组,按照教材所示的方法步骤,动手解剖观察鸡小肠的结构,记录小肠的结构特点,思考这些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之间的关系。
学生解剖完毕,派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分别呈现图8-9、8-10、8-11,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是:(1)小肠细长,长5~6m,营养物质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长。(2)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3)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通过该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进一步认识到小肠壁的特点,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同时提高动手能力。我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并计算小肠外壁与内壁表面积的比值。
3.小结作业
采用请学生畅谈收获的形式进行小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减轻学生的负担。
让学生课下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小肠结构模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清晰明了地呈现本节的主要内容,我设计如下的板书: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