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21:3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积累文言知识。
2.掌握顶针、互文的修辞手法。
3.把握木兰英雄形象的深刻含义。
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感情。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难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导入】
同学们,进入正课之前,大家来说- -说你心目中的英雄。用词语概括这些英雄共同具有的特点。
学生答案预设:岳飞、关羽、武松、钟南山等,保家卫国、会打仗、拯救人民、保护人民……
师:同学们的答案好像都是男性,那有没有女性的英雄人物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
【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2.文题解读
木兰是人名,点明了写作对象;诗,点明了文章的体裁,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背景探寻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南北朝时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征兵现象屡见不鲜,人们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乐府民歌,就是《木兰诗》。
4.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最初指乐府这一机构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生字词检测】
唧唧(jī) 机杼(zhù) 可汗(kè) 军帖(ti ) 鞍鞯(jiān) 胡骑(jì)戎机(róng)辔头(pèi) 燕山(yān) 渐渐(jiān) 啾啾(jiū) 朔气(shùo)策勋(xūn) 阿姊(zǐ) 红妆(zhuāng) 裳(cháng)云鬓(bìn) 金柝(tuò)
【诵读文本 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诵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木兰诗》的故事情节:(5分钟)
( )---踏上征程---( )立功凯旋---( )---亲人团聚---恢复女郎
(2)自由诵读课文,解释PPT上句子的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6分钟)
(3)六个同学展示诵读,同学们思考ppt上的问题。(5分钟)
观察下面三幅图,以图片内容为线索,用自己的话概括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80字以内)
学生答案预设:这首诗通过叙述木兰原本是一个单纯的女孩,织布看书,但是因为可汗点兵,而木兰没有长兄,所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却谢绝赏赐,请求回家,父母听闻木兰归来,相互搀扶着来到城外迎接,木兰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国爱家、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中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机智刚毅的优秀品质。
【修辞讲解】
下面我们找六个同学背诵一下课文,同学们请找出直接表现木兰是英雄的相关语句。
学生答案预设:
旦辞黄河去,葬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行军)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行军)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宿营)
将军百战死(非正面描写,概括性很强的叙述),壮士十年归(凯旋)。
教师翻译: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引入“互文”的概念。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同学们找出文中其他互文的诗句。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对着窗户,照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人物形象分析】
师:昨天我们布置了两个小练笔。男同学们完成了插画题,女同学们完成了我为木兰来“说媒”的小练笔,下面我们展示一下同学们的小练笔。
【笔尖下的插画】
男生:笔尖下的课本插图请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关注细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插图。
【我给木兰来说媒】
女生:历经十二载,木兰立功凯旋,已然成为“闺中剩女”,假如你是隔壁的“王媒婆”,你如何给木兰说媒?
【英雄也妩媚 女子亦刚强】
问题1:如何理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学生答案预设:这是一个生动比喻句。前两句写将兔子提耳悬空时,雄兔和雌兔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区分;而当雄兔和雌兔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其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辨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皆惊忙”的原因,可以将此看作木兰对“火伴”的回答,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显露出木兰富有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情态;也可以将这四句诗看作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这是很早的男女平等观念的体现。
问题2:请同学们结合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说说现在你心中的木兰是个怎样的英雄?
教师:到此,木兰的形象已经在我们心中立起来了,她不仅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更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木兰主动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家庭的而且是国家的。为国而战,立了大功,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却并不在乎,甚至没有表现出成就感,这和一般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中光宗耀祖、富贵还乡的炫耀恰恰相反。她拒绝了“尚书郎"的封赏,除了一匹快马以外,别无他求。她要回到故乡,享受平民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整个就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这是个没有英雄感的平民英雄,是英雄与非英雄的统一。更为深刻的是,她不但恢复了平民百姓的身份,而且恢复了女性的身份。这个英雄的内涵不单纯是没有英雄感的平民英雄,更深邃的内涵是不忘女性本来面貌的女英雄。
【课堂小结】
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戎马关山报国志”,这就是木兰。云鬓花环,楚楚动人,“魂牵梦萦女儿情”,这也是木兰。作者浓墨重彩去表现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乡的热爱,对父亲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应该说,作者是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表现北朝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本文要体现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
【课后反思】
备这节课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木兰的“英雄形象”,她之所以成为“英雄”,在于她承担起了“阿爷”“兄长”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最后回归家庭,突出的恰恰是传统意义上的非英雄姿态---女儿姿态。我便设计了【笔尖下的插画】【我给木兰来说媒】突出木兰的女性柔美形象,带领学生挖掘文本,学生在课下的作品比课上的作品更好。最后通过两个问题将女性和英雄结合起来,带领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环境下女性独立、优雅、自强自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