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31 19: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实录为第一课时内容,内容包括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成因。教材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让学生在学习区域问题的同时,为解决区域问题、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 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
难点:荒漠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六班最强,齐心协力,再创佳绩。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这是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可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却变成了这样。
生:啊……
师:美丽的月牙泉到底怎么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一课时的学习
[学习目标]
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了解本节的三维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这部分我们将通过自主学习部分来达标。
2、通过对我国荒漠化现象的认识分析,理解荒漠化的含义,了解造成荒漠化主要原因。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将通过合作探究部分来突破。
3、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学案反馈]
师: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在驶向目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表现出了一些优点和缺点。这次学案反映出咱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优点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同学能够将学案认真完成,特别是大屏幕上展示的惠梦同学、孟波同学、邸豪娃同学、商宇同学、徐宁同学、方园丁同学很优秀。优秀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字迹是非常工整的、其次是完成率高,更重要的是正确率很高。
那么,在我批阅学案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来看,第一,在自主学习部分还存在少量问题,我们一会来解决。第二,个别同学学习态度欠佳,未能及时完成导学案,还有个同学字迹过于潦草。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优点的同学将优点继续发扬光大,有缺点的,有则改之。
通过批阅学案也发现了一些知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红颜色区域,首先是关于石质荒漠化这一块,需要我们填出石漠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有同学填的是华北地区,这样对吗?
生:不对,应该是南方低山丘陵区。
师:华北主要表现为土壤的此生盐渍化。那么,我为什么要将气候干旱,多大风、风蚀强烈标出来呢?因为有同学写成了气候干旱,多暴雨、风蚀强烈。这样对吗?
生:不对,应该是多大风
师:还有同学将疏松的疏写成了蔬菜的蔬,这明显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或粗心所造成的。
[知识梳理]
师:通过学案反馈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得与失,下面让我们一起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本节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荒漠化的含义。二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首先让我们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那位同学能指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呢?
生:我认为关键词有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土地退化。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没有
师:那么在我国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我国的政区图,考虑在我国以下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给大家留两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来为大家解析?好,第二组赵娜同学。
生: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沙质荒漠化;黄土高原地区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的此生盐渍化;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石质荒漠化;东南丘陵地区主要表现为红色荒漠化。
师:好,赵娜同学吐字清晰,答案正确。在这些荒漠化地区中,西北地区最为典型并以沙漠化为主。下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讲土地的荒漠化。请同学们结合图,分析西北地区的范围。西北地区范围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以北。行政范围涉及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下面我们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这部分我们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进入下一环节。
[合作探究]
在下面的环节中,我们通过同学的讨论和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 题 展示方式及位置 展示小组 点评小组
探究一 板书 (前黑板) 二组、四组 二组A1
探究二 板书(后黑板) 五组 一组A2
探究三 板书(后黑板) 六组 三组A3
关于合作探究总共是三道题。第一道题:有人认为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观点对吗?因为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需要我们掌握荒漠化的含义,所以在这里我们所设置的第一个合作探究就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个探究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这道题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荒漠化的什么呢?
生:理解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师:这个问题主要强调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探究题:阅读课文探究,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除了让大家考虑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为因素。下面进入到合作探究一。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讨论完之后将结果展示。
生:小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及展示。
师:同学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注意思考,看有没有需要补充或改错的地方并大胆质疑。在同学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第二个问题,我们做一个小演示实验。这是两盘土,一个有草皮一个是没有覆盖草皮的干土。请李勇同学将同等大小的风吹向这两堆土,同学们观察风沙的情况。第二种情况:将同等大小的风分别吹向一个较干的土和一个较湿润的土,观察风沙的情况。最后将不同大小的风分别吹向两堆干土,观察风沙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试验进入第二题讨论,时间为两分钟。
生:讨论并展示
师:在同学展示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结合着视频中给的信息来讨论第三个问题
生:讨论并展示
师:展示的小组已经将答案展示出来了。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对其进行点评。
生:我代表第二小组来点评探究一。首先来看问题,有人认为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观点对吗?来看第二组展示的答案。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该组的这个答案是错的。因为这种观点就是不对的。第四组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一种体现,并且答出了荒漠化的含义。第二组答得不是很理想,但字写得很工整得两分,第四组得四点五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既然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那么,在我们身边有土地退化吗?
生:许多人喜欢养花,时间长了施肥过度浇水过度都会造成土壤的退化。大家谁还有疑问?
生:没有!
师:郑欢同学举的例子很好,这就要求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来爱护和保护我们的家园。接下来有请邸毫娃同学点评第二个问题。
生:大家好,我代表第一组对第五组的答案进行点评第二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我们先来看这组同学的答案,先看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正确。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这个我们可以参照地图册。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看第三点,气候以温带大陆性为主,降水稀少,应加上多大风。第四点,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正确。植被,这里应强调植被稀少对土层保护作用差。这组答案完整,条理清晰,我给他们得四点五分。
师:首先展示组和点评同学思路非常清晰。但是,我感觉点评的同学应该让同学翻开地图,这样可以加深印象。最后,我们请方园丁同学点评第三题。
生:大家好,我代表第三组进行点评第六组做的探究三。大家来看题,阅读课文探究,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看她们组答得: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这是土壤方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这是降水方面。第三点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这是植被方面。坡度丰富,不确切,应改成坡度大。我觉着她们没有答详细,应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分析。因此,还应加上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等加速了水土流失。第二问,我们从人为因素可以看出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第六组同学在答案的布局上不合理,所以我给得三分。
师:方园丁同学思路非常清晰,并且说明在解答这道问题是应该从两方面回答,一个是自然原因另一个是?
生:人为原因。
[拓展探究]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西北地区的沙质荒漠化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了解。学习了分析问题的理论,下面我们应用于实践来完成拓展探究。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查阅资料,说说其形成原因? 给大家留三分钟时间,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然后我请同学来回答。
生:自然原因是降水丰富。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开山取石等。
师: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我认为还与这里主要是丘陵有关
[学科班长点评]
师:我们将三道合作探究处理完了,下面我们有请学科班长进行总评。
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这节课气氛活跃,同学积极参与。下面我们宣布今日之星,他们呢是邸豪娃同学、郑欢同学、李勇同学。让我们将掌声送给这几位同学。
[课堂小结]
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够像今日之星学习。接下来我们对本节的内容进行小结。第一个问题是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同学必须要理解掌握。第二个问题,荒漠化的成因,首先是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提供基本条件;大风频繁提供动力条件;植被稀疏,物质疏松提供物质基础。其次是人为原因 ,比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
[当堂检测]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看来同学的确会逐渐分析问题了。为了检测同学们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们来做几道题。第一题大家选什么呢?
生:C、B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A错在什么地方。
生:荒漠化也可能发生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师:第二题大家选哪个呢?
生:C
师:这道题比较简单,我们就不再解释了。请赵莎第三题同学回答。
生:B
师:荒漠化的发展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第四题选择?
生:B第五题选也选B。
师:这道题比较好理解,同学也答对了。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巩固本节知识,我们留了一个课后作业: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所给资料独自完成。在这里给同学们一个温馨提示:分析时应从兴与衰两方面分析。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图片好。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月牙泉出现了二泉映月的景观。那么,当地政府做了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在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荒漠化的治理。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导入:通过播放月牙泉的歌曲和展示月牙泉变化前后的的图片,以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月牙泉的变化引起学生的质疑和探究整个区域生态问题的欲望。从同学的反应来看,效果不错。
教学过程:关于荒漠化的含义和表现的教学。我把内容图像化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部分加深记忆,并结合图片通过自我检测形式来达成目标,这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为了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成因,我通过实验演示法,这样可以让同学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成因有助于提高同学思考能力。关于人为因素,我是播放了一段视频。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通过小组pk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了西北地区的成因,为了使学生加以运用,在探究环节中就设置了了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成因分析。本环节是全课的应用与提升,要求学生学会从文字材料与图片信息中摘取关键词并根据环境问题成因的一般分析思路解答大题,初步训练答题的规范表达与信息提取能力。最后我又展示了经过治理后的月牙泉,出现的二泉相映的图片。为下一节讲荒漠化的治理埋下伏笔。
最后反思,回顾这节课的总体情况,我认为成功之处有:①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题,并注意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比如讲到荒漠化的表现,还有处理探究二都体现了这一点。③本节课安排比较合理,形式多样,整堂课有张有弛。
不足:①由于经验不足,课堂的时间控制上还有待加强,特别是课堂小结部分怕时间不够,速度有点快。②使用激光笔不太熟练,有操作失误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