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4 21: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水中的藻类植物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分组完成“观察水绵”和“观察黑藻”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理解其对自然界的影响,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 分析 教学重点:阐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分小组完成“观察水绵”、“观察黑藻”的小组活动。
教学 资源 分组实验,PPT,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一处海滩上遍布着绿色的球状物体,成就了当地海滩难得一见的“神奇景象”。 设问:这些绿色的球形物体是什么? 教师讲解:据生物学家分析,这是一种罕见的海藻,在气候温暖的情况下,被海浪冲上沙滩。生物学家们认为海藻抱成团的原因是怕被鱼吃掉,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导入的设计意图:事件紧扣课题,成功引出新课-----藻类,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学生活动:抢答 1、说出你知道的藻类名称。 2、你可以在哪里找到藻类植物? (二)教师讲解:藻类的起源与演化 藻类是最早出现的植物类型,是植物界最低等的种类。起源可以追溯到32亿年前蓝藻的出现。一直到距今6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藻类都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植物类型。对地球生命的演化及物种的起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存的已知藻类有近3万种,生存环境也绝非仅限在水中。 (三)藻类的分类依据及分布 1、由于藻类体内含有的色素种类及含量的不同,藻类呈现不同的颜色。结合生殖等特点,可将藻类分为:红藻、绿藻、褐藻等10个门类。 2、根据构成藻类的细胞复杂程度,可将藻类分为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 3、根据藻类细胞内是否有核膜包裹的成形细胞核,可将藻类分为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 4、根据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可将藻类分为:水生藻(淡水、海水)、气生藻、共生藻及附生藻、极端环境中的藻类(温泉藻及冰雪藻)。 (四)、藻类的主要特征 学生活动: 分组活动一、观察水绵(淡水藻) 1、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思考: (1)颜色及外部形态? (2)水绵有没有根、茎、叶 等器官的区分? 2、根据实验导学案中的方法指导,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思考: (1)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藻类? (2)结合书中P49的细胞模式图,想想水绵的细胞结构与其他植物细胞有什么 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归纳:水绵是绿色丝状体、多细胞的淡水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水绵细胞呈长筒状,内有带状螺旋排列的叶绿体。 分组活动二、观察黑藻(种子植物) 1、 按活动一的方法制作黑藻叶片的临时装片。 2、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叶绿体的分布特点。 思考:水绵叶绿体的带状排列对其生存有何意义?
(结论:带状排列的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可以多角度吸收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思考:水绵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图片,教师简要讲解 水绵的生殖特点:断裂生殖(无性繁殖)、接合生殖(有性生殖) 分组活动三、观察海洋藻类----海带、紫菜 学生自主学习P49页及信息库P55页有关内容,思考:海带和紫菜有没有根茎叶? 小组讨论:请从藻类的生殖、营养方式、生活环境及结构四个方面总结藻类的主要特征。 总结归纳: 大都生活在水中,是植物中最低等的种类; 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自养; 主要用孢子进行繁殖。 (五)、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书本P50-51页相关内容,了解藻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有利:制造氧气、提取工业原料、食用、保健品、净化污水、新能源开发、建筑环保材料、供能。 不利:赤潮与水华 思考:如何预防藻类的过度繁殖? 归纳总结: (1)污水要经过去污处理后再排入河道; (2)提倡农业上少用化肥; (3)提倡家庭中多用无磷洗衣粉 三、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归纳) 四、习题反馈 藻类与其它种类的植物不同的地方是前者( ) A.主要生活在水中,植物体没有根、茎、叶器官 B.主要生活在水中,植物体有的有叶等器官,有的没有 C.生活中陆地上,植物体有的长有不定根 D.生活在陆地上,都是多细胞的植
作业布置 《生物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藻类的起源与演化 二、藻类的分类及分布 三、藻类的主要特征(结构、营养方式、生存环境、生殖特点) 四、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反思 做得好的方面: 本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在充分考虑如何让知识完整呈现,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补充。如藻类的起源与演化,藻类的分类依据,藻类非常强的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藻类在新能源开发和房屋供能上巨大的发展前景等,大大激发的学生探究的热情。课堂中设计的问题注重启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不足的地方: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的指导和纠正;对于藻类为什么没有根、茎、叶分化可以进一步从组织构成方面进行解释。关于藻类鱼人类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藻类的开发应用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