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建立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结构和生存环境等进行探讨,学生认识地面上植物的层次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尤其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种子植物的特征和繁殖方式的内容之后,再认识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特有的繁殖方式,可以比较完整地形成地面植物特征及繁殖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它们的特征和繁殖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那校园里树荫下,墙角边长得那些又矮又小是什么植物呢?它们又是怎样繁殖的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结构特征及繁殖方式就会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
观察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合作等多种能力
培养学生查阅,归纳总结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简述蕨类植物、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总结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形成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特征。
五、教学难点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特征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做好课件,将智慧课堂需要用的任务提前做好存入草稿箱;准备好活动单;培训学生登录智慧课堂、软件;提前组织学生采集葫芦藓、肾蕨。
七、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有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认识基础,所以讨论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时,在设计上以学生自学、小组互助观察为主,教师利用平板推送小组互助式学习的任务,学生在平板完成任务或者完成后拍照上传。教师打开后,可以迅速浏览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评选出最佳作业并确定讲解人员。利用智慧课堂软件上的作业选项,可以随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也可以利用抢答选项进行抢答。
八、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校园里除了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之外,一些植物喜欢生长在树木下的阴湿处、墙角下、岩石缝里(校园墙角、阴湿处的照片),同学们有没有认真观察过这些植物吗?它们是?---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与书为友 认识蕨类植物
阅读p65第2段+p66第1段的内容,了解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例如根、茎、叶各有什么特点),并尝试标注p65页贯众植株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要求:做好标记,圈画重点结构
教师简介:
今天,我们选择一种更常见的蕨类植物---肾蕨,又名蜈蚣草
团结就是力量 观察肾蕨(4 min)
a.合作无间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肾蕨,测量其株高,想一想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2、找找肾蕨的根、茎、叶,有什么特点?
3、做好对照实物讲解的准备。
b.展示风采
对照肾蕨的实物和结构示意图讲解各个结构的特征。
要求:面向大家,脱离课本,声音响亮
教师平板发布填图作业:
肾蕨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实物,联系课本内容,讨论各个结构名称,用小组的平板标注各个结构的名称,分析其生存环境,每组提交一份。
教师平板打开各个小组所交作业,进行简单点评,选择4份完成较好的作业进行浏览,并由同学推荐最佳作业,并请完成最佳作业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讲解。
教师展示:
常见的蕨类植物的图片,并简单介绍。
贯众、蕨、卷柏(又名还魂草,药用)、凤尾蕨、桫椤(古老的世界性濒危物种,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现存唯一高大蕨类植物)
导入: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描述的什么植物?
学生答:苔藓植物
与书为友 认识葫芦藓(2 min)
阅读p66页第2段+p67第1段的内容,了解苔藓植物的特征,并参考教材p66图11-14葫芦藓结构的示意图,认识苔藓植物的结构。
葫芦藓科普大课堂
a.要求:
1、活页纸上绘制葫芦藓的示意图,并标注结构名称。
2、做小老师向大家科普葫芦藓的相关知识。
面向大家,脱离课本,声音响亮
b.提示:
1、模仿肾蕨的学习过程,小组互助制定讲解内容。
2、对照小组绘制的结构示意图讲解。
教师平板推送拍照作业:
每个小组一张活动单,绘制葫芦藓的结构示意图,并表明结构名称,并拍照上传。小组成员讨论商量讲解内容。
教师平板打开各个小组所交作业,进行简单点评,选择4份完成较好的作业进行浏览,并由同学推荐最佳作业,并请完成最佳作业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讲解。(讲解时,教师提醒讲解顺序,内容,以及概括苔藓植物的特征)
教师展示:
常见的苔藓植物的图片,并简单介绍。
泥碳藓,墙藓,地钱
我的笔记自己来 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打开第二台投影仪,一组的学生用油墨笔在黑板写,其他小组在活动单上完成并拍照上传。
名称 举例 生活环境 结构特征 繁殖方式
根 茎 叶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教师平板推送拍照作业:
其他小组在活动单上完成,并拍照上传。
黑板板书小组讲解“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教师平板打开各个小组所交作业,与黑板完成进行比较,请有补充的小组进行补充 。
与书为友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2 min)
阅读p67页第3、4段,联系实际生活和你的同桌说说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眼疾手快 (学生利用平板答题)
判断:下列哪一项功能与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有关?
苔藓植物选A,蕨类植物选B。
1、可以检测空气污染的程度的是_________。
2、古代的__________长期埋在地层中形成了煤。
3、____________(芒萁)是酸性红土壤的指示植物。
4、____________的嫩叶可食,是国际流行的绿色食品。
5、____________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能够保持和涵养水源。
教师平板发布选择题
学生利用平板智慧课堂软件答题,教师提前设置好正确答案,然后根据软件中的正确率,讲解部分错误率高的题目。
温度而知新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学习了几种类型的植物:
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你还记得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征吗?
抢答时刻:
规则:
1、当相关植物的图片的在课件中呈现时,即可抢答。抢到的同学说出该植物属于哪一类,回答正确所在小组加10分。回答错误扣10分。
2、每组起评分50分。
教师平板推送抢答题:
下列几种植物的图片和名称,学生利用自己的平板抢答并判断属于哪一种植物?
小麦
满江红
草莓
迎客松
水绵
葫芦藓
课外活动
通过查阅、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关注淮安这两种植物类群的生存状况,强化与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进环保意识,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八、板书设计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名称 举例 生活环境 结构特征 繁殖方式
根 茎 叶
蕨类植物 肾蕨 阴湿处 须状不定根 地下茎 地上部分为叶 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 葫芦藓 阴湿处 假根,仅起固着作用 无输导组织 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吸收水喝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托智慧课堂这个软件,利用平板交互推送完成了这节课。通过“以书为友”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肾蕨、葫芦藓”,通过“团结就是力量”的活动“观察肾蕨”,平板标图的活动同学们第一次参加,兴趣盎然。而观察葫芦藓时教师要求模仿肾蕨的学习过程,绘制葫芦藓的结构示意图,小组讨论制定“葫芦藓科普大课堂”的内容。这些活动都让学生攻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结构特征,效果显著。利用教师平板推送题目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比常规上法更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利用平板进行的“抢答时刻”将课堂的气氛提到了最高,每个小组成员都兴奋的参与,通过这个游戏检测了大家对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类型的判断。接下来课外活动的布置,就把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得到了升华。
整节课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和讲解,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