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变形记
奥地利·卡夫卡
导入
《促织》中,成子魂化成虫,为看似喜剧实则悲剧的故事增添了一丝浪漫;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身为甲壳虫,却为故事增添了无限的批判性。今天,一起走进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
第一章节
目录
第二章节
第三章节
第四章节
主题探究
情节梳理
作家作品
学习目标
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卡夫卡其人其事以及文学成就;
2.以时间为线索,以格里高尔和众人为对象,梳理小说情节;
3.借用人物描写手法,分析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形象;
4.理解“变形”突出的小说对人性思考的主题。
贰
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
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期,又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他善于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处于被压迫下的小人物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追求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慰藉。
作家作品
卡夫卡一生未婚,身体孱弱,内心孤独又真诚坦白,父亲的蛮横、专制让他从小就感到自卑、压抑和痛苦。他曾自称,在父亲身边,他就是“悲惨的标本”。在家庭中,他形同弃儿。卡夫卡于世俗而言是一个失败者,所以他只能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表达自我分裂和自我异化的心理状态,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病患者的写作方式。
作家作品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在他生前不曾受人瞩目,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现。卡夫卡的小说革新了人们对小说的认识,对20世纪的作家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崭新叙述方式。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作家作品
卡夫卡代表作品:《审判》《城堡》《判决》《在流放地》《与醉汉的对话》《变形记》
2001年捷克卡夫卡协会创设 “卡夫卡奖”。
2014年阎连科成为第一个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作家作品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作家作品
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
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作家作品
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
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
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作家作品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光。
——作家阎连科
作家作品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光。
——作家阎连科
《变形记》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作家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丧失了信心。人们在寻求出路的同时,也陷入孤独与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这个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因此现代派文学应运而生。
作家作品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作家作品
表现主义文学特点:
1)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4)情节不连贯不紧凑,发展线索不明晰。
5)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叁
情节梳理
小说发生的时间
一天清晨,六点半到八点前。
小说发生的环境
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房间东西凌乱。
阴沉的天气,下着雨点。
窗外晨雾弥漫,连狭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
这时天色亮了许多。街对面那幢长得没有尽头的灰黑色房屋的一段清晰可见——那是一座医院——房子正面排列着穿透墙面、间隔有序的窗子。雨还在下,雨点很大。
小说的人物
格里高尔:旅行推销员
格雷特:格里高尔的妹妹
母亲
父亲
侍女
公司协理
变形之前的格里高尔
一个旅行推销员,四点醒,五点火车,睡眠不足,成天奔波,烦恼种种,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从来建不起真正的友谊,被老板压榨,替父母还债,从未请过病假。心情郁闷烦躁。
被母亲认为心里装的全是公司的事,固执。
被协理认为是安分的、明达事理的人。
被公司人误解在外赚大钱、享福。
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01
6:醒来时,已经六点半了,误车迟到。老板会责骂,会责备父母,驳回请病假的口实。
7:母亲温柔地叫他,父亲用拳头敲门(很轻)喊他,妹妹轻轻的抱怨。格里高尔的声音变了。
9:控制不了众多小腿。
14:艰难地下床,怕背部落地的巨响让家人惊吓忧虑。想要家人帮助,却担心。协理来家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02
17:希望能得到宽宥,不被解雇。
18:被协理认为由着性子耍态度、固执,被认为侵吞了进项,被暗示因为成绩有可能被解雇。
19:希望协理不要为难父母,自己马上就去公司、赶火车。
20:艰难地站起来。
22:希望自己被纳入人类的圈子了。
23:艰难转动钥匙开门。
24:协理大惊,母亲晕倒,父亲一脸敌意后又用手捂住眼睛哭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03
26:依旧保持镇静
自己要工作,为父母和妹妹担忧。希望协理帮忙说好话。
27:将协理吓跑了。
28:想追上协理,却摔倒在地。
29:吓跑母亲
咂摸流淌的咖啡
被父亲用手杖和啾啾声赶回房间,满身伤痕。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变形之后的格里高尔(总)
格里高尔的行动:
醒来→艰难下床→艰难站起来→艰难转动钥匙开门→要去工作→追协理摔倒→被父亲赶回房间
醒来没有起床,被家人叫起来。
为父母和妹妹考虑要去工作。
为不被解雇向协理求情。
变形未变心
谁变心了?
母亲:由温柔到惊吓
父亲:由不满到愤怒
公司协理:由认可到批评
对比变形前后的格里高尔
即使看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虽然还要工作,但是已经没有工作能力,也不能发出正常人的声音。
因此就受到了非常的对待,这种对待是更糟糕、更恶劣。父母、协理没有因为格里高尔的遭遇而关心同情。
肆
主题探讨
为什么要变形?
著名的奥地利卡夫卡研究专家索克尔说:假若下述两种情况中任何一种得以成立,变形肯定都不会发生:一、假若格里高尔对自己的差事和上司不抱敌意;二、假若他不顾自己的双亲,辞去他的差事,公开进行反抗。这个想法可以正面表述为:变形在格里高尔的内心矛盾中起着调和作用,是他反抗的愿望与对这一愿望立刻进行惩罚的渴望之间的中介。
为什么要变形?
变形将对他人有价值的格里高尔变成不仅一文不值还成了别人累赘的甲壳虫,突出父母和协理对自己态度的变化,突出人性的本质的罪恶。
为什么要变形?
卡夫卡在 《致父亲》的信中还意味深长地提到,童年时由于不可能与父亲进行平心静气的交往,以至于后来他讲话的本领都荒疏了。 “你很早就禁止了我讲话,你那‘不许顶嘴’的威胁和为此而抬起的手从来就一直陪伴着我。从你那里在牵涉到你的事情时,你是个出色的演说家,我得到的是一种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讲话方式,但就是这样,你还是觉得过分了,最终我沉默不语了,首先是出于抗拒心理,再就是因为我在你面前既不能思想又不能 讲话……。于是我完全闭了嘴,蜷缩在你面前 ……”这也就是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 尔的生存处境。他之所以变形是在于缺乏沟通和理解,而之所以缺乏沟通和理解又是因为他 丧失了人类用于沟通和理解的工具———语言。
为什么要变形?
变形,也是对美好人性的渴望。
他抱怨工作上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往来,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
变成甲壳虫后,家人出去找医生和琐匠,格里高尔觉得“他们帮他安排头几件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沉着让他感到宽慰。他感到自己又被纳入人类的圈子里……”
为什么要变形?
变形,也是对沟通的渴望。
变成甲壳虫后,格里高尔努力说的话,没人能听懂,这正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沟通的困难。
变形,是一种实验,在实验中,人性的种种显现出来了,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主题
《变形记》通过讲述主人公格里高尔为了养活父母和妹妹,一直从事着辛苦的旅行推销员工作,在某一天清晨,突然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并引发了父母和同事的恐慌,并最终被抛弃的故事,体现了人性之间金钱至上的冷漠关系,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有对人性的绝望,更有对人性美好的渴望。
这是谁的故事?
《变形记》的精彩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构思,更在于它的思想深度。
它讲的不仅是格里高尔的悲剧,也不仅是卡夫卡灰色人生的写照。它可以穿越时代、跨越国度,在许多地方找到相似的影子。
它的价值在于让我们认识人性的真实,接受它,但不要被它压住,要充分发挥我们人的主观性。
结语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比人和虫之间的距离还要大。
感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