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23: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0 再塑生命的人
第一课时
听完这首歌唱老师的歌曲,大家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老师的伟大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导入
点击播放歌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学习目标
1
2
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
阅读目标
重点
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聋哑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重点
重点
学习目标
1
2
掌握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
写作目标
理解层层铺垫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3
学习在叙事之中穿插人物的感受与认识;学习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
难点
难点
在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顽强进取的精神的同时,感受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博大爱心。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出生19 个月就因病失聪失明。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掌握了英文、法文、德文等五种语言文字,完成了十四部著作,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在幼时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生活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幸运的是,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海伦·凯勒慢慢变得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学到了许多知识,并开始与他人沟通。后来,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为了表达对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感恩与怀念,她写下了此文。
背景资料
1. 捡( ):拾取。
2. 感慨( ):有所感触而慨叹。
3. 搓捻( ):用手指揉搓。
4. 绽开( ):开放。
5. 争执( ):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6. 惭愧( ):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7. 悔恨( ):懊悔。
jiǎn
读读写写
字音易错
gǎn kǎi
cuō niǎn
zhàn kāi
zhēng zhí
cán kuì
huǐ hèn
字形易错
8. 激荡( ):因受冲击而动荡。
9. 奥秘( ):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10. 拼凑( ):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11. 企盼( ):盼望。
12. 截然不同(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13. 疲倦不堪( ): 形容非常疲乏。
jī dàng
ào mì
pīn còu
qǐ pàn
jié rán bù tóng
pí juàn bù kān
字形易错
14. 小心翼翼(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15. 不求甚解( ):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16.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xiǎo xīn yì yì
字音易错
bù qiú shèn jiě
hùn wéi yì tán
17. 恍然大悟( ):形容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18. 油然而生(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9.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
20. 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huǎng rán dà wù
yóu rán ér shēng
huā tuán jǐn cù
měi bú shèng shōu
( )(等待)
( )(待着)
dài
dāi
多音字

解:语境记忆法。
他使出浑身解(xiè)数仍不能解(jiě)决难题,最后被押解(jiè)回京。
( )(解决)
( )(押解)
( )(解数)
jiě
jiè

xiè
形近字
堪( )难堪
斟( )斟酌
kān
zhēn
捻( )捻线
稔( )稔熟
niǎn
rěn
膝( )膝盖
漆( )油漆


惭( )惭愧
渐( )逐渐
cán
jiàn
悔( )悔恨
诲( )教诲
huǐ
huì
譬( )譬如
辟( )开辟


魂( )灵魂
魄( )魄力
hún

慨( )感慨
概( )气概
kǎi
gài
词 油然而生 情不自禁
同 两者都指内心产生某种感情。
异 多用来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例 ①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后, 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②听到这个好消息,她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近义词辨析
词 奥 秘 秘 密
同 两者都含有“不为人知”的意思。
异 指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指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
例 ①老师带领我们探寻世界的奥秘。 ②他告诉我,这个信息是秘密。
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
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标题
人物
事件
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和之后,“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情感
本文回忆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命运带来的变化,文章共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再塑生命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读法指导
① 本课默读技巧要比上一课有所提高,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快速默读。
② 默读后再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细腻隽永的语言风格,感知人物性格与心理。
③ 品读关键语段,借助圈点勾画,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领会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隽永深沉的爱和高超的教育技巧。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最重要的人
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6—13 ):写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认识实物,激发了“我”的求知欲,使“我”获得了幸福的体验。
拼写单词
认识实物
莎莉文老师教“我”学知识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莎莉文老师教“我”学知识的过程,高度赞扬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技巧与爱心,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与爱戴之情,同时也表现了“我”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考点名称 如何概括人物的性格?
考查形式 1. 阅读文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 阅读下面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3. 文中xx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题方法 1. 从人物生活的环境入手概括。人物性格往往是过往经历、成长环境、所处立场共同决定的,所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从分析人物的生活环境入手。
2. 从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概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都直接反映着人物的性格,所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要重点分析这些描写方法。
3. 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入手概括。概括时要总览全文,把握整个文意,不可拘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点题句、过渡句、总结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牵扯进去。
板书设计
老师来之前
“我”的心理
再塑生命的人
老师来之后
“我”的生活
痛苦愤怒,
渴望光明
送“我”布娃娃,
教“我”拼写单词
教“我”认识实物,让
“我”获得幸福体验
感激尊敬
10 再塑生命的人
第二课时
1.作者为什么用“再塑生命的人”做为标题?
“再塑生命”的字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在本文中,“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给“我”带来了真理,让“我”学会对万物充满爱,这个标题表达了“我”对她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景物描写,表面上是写莎莉文老师到来的季节,更深一层的作用是暗示“我”人生的转折即将到来。
3.第5段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安妮·莎莉文老师。”这句话体现了对作者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天“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 莎莉文老师”来到了“我”身边,再塑了“我”的生命,让“我”懂得了真理,感受到了爱,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第6段中作者是如何写自己学会拼写词语的感受的?
“涨红”“跑”“找”等字词, 形象地写出了“我”刚学会拼写单词时的喜悦与兴奋。
5.说说你对“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的理解?
安妮·莎莉文老师悉心指导,带“我”亲近水;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让“我”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觉得豁然开朗,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6.结合上面的文章说说第12段中“我”为什么“悔恨莫及”?
因为“我”在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已认识到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有生命,所以回想起“我” 因发脾气而摔坏莎莉文老师送“我”的布娃娃,“我”“悔恨莫及”。
1.[难点]课文题目有什么含义?换成“我的老师”好不好?为什么?
“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①“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②莎莉文老师让“我”亲近自然,从而理解自然;③莎莉文老师还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唤醒了“我”的灵魂。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换成“我的老师”不好。莎莉文老师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她是一位创造了“奇迹”的老师,莎莉文老师使“我”理解了大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因此,用《再塑生命的人》为题更恰当。
2.[重点]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我”这个人物的?
首先,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我”的性格特征。由于自身的缺陷,“我”脾气古怪,动辄大发雷霆。文中也有描述:“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这种性格,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走出黑暗、沉寂的世界的“我”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其次,文章还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我”在这一阶段的心路历程:“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这时的“我”迷茫而脆弱。 但“我”毕竟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单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还有井房的经历,让“我”感到自己“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让“我”对摔碎布娃娃的事悔恨莫及。在学习过程中,“我”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
3.[难点] 莎莉文老师出场之前的第①至④段有什么作用呢?
铺垫。第①段到第④段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了如下三层铺垫:
第①段总写“我”的感受,强调莎莉文老师到来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第一层铺垫。
第②段和第③段写家人的活动,“我”的等待以及春天的阳光和花朵,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第二层铺垫。
第④段用比喻进行烘托,用呼告表达“我”的渴望,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第三层铺垫。
莎莉文老师出场前的三层铺垫是层层深入的,这种层层铺垫的好处在于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给读者留有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突破“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又写“我”,且写“我”的篇幅更长。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从侧面突出老师的可敬可爱。
特色总结
2.语言质朴、平实,饱含深情。
作者以朴素的语言写出了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看似平实的叙述,能让读者感受到字里行间涌动的深情。文章很少有作者直接抒情的内容,但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3.心理描写,突出主题。
本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如与老师见面时“我”的心理感受,老师教“我”认识事物时“我”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