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23: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1 《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导入
学习目标
1
2
读、译、背、默全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三、四
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积累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名句。
3
结合对孔子生平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五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二
从课文阐述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个人修养方面的观点中得到启示,明确学以修身的道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人物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其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相关资料
文体知识
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段与段及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论( )语 曾( )子 yú( )矩
wǎng( ) dài( ) dān( )
好( )之者 曲gōng( ) dǔ( )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yùn( )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lún
重点字
·
zēng




hào


yuè

xǐng
chuán
·
·
·
·
·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逝者如斯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
形近字
箪( )一箪食
殚( )殚精竭虑
惮( )肆无忌惮
dān
dān
dàn
殆( )殆尽
怡( )怡然自得
贻( )贻误
dài


愠( )愠色
瘟( )瘟疫
温( )温度
yùn
wēn
wēn
1. 不亦说乎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同“悦”,愉快。
通假字
·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知
·
·
了解
知道,懂得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
3.而
·
·
·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1.为
·
·

做、当
1. 学而时习之( )
2. 吾日三省吾身( )
3. 传不习乎( )
4. 温故而知新(

5.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6. 饭疏食,饮水( )
词类活用
·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每天。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名词用作动词,吃。
·
·
·
·
·
·
1. 不亦君子乎
2. 饭疏食,饮水
3. 饭疏食,饮水
古今异义
·
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古义:粗疏,粗粝;今义:稀少;疏通。
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
·
4. 匹夫不可夺志也
5. 可以为师矣
6. 温故而知新
·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泛指平常人或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许可。
·
·
·
·
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旧的。
1. 省略句
(1) 人不知而不愠。 (

(2) 可以为师矣。 ( )
2. 倒装句
贤哉,回也!( )
文言句式
“知”后省略代词“我”;“不愠”前省略代词“我”
“以”后省略代词“之”
主谓倒装,应为:“回也,贤哉!”
1. 三十而立:三十岁而能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成熟。
2.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3.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 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成语积累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名句积累
课文中哪些句子教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
课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
学习方法
思想
个人修养
课文中蕴含着哪些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哲理
课文中告诉我们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句子有哪些?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学习与做人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读法指导
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进而感知文本。我们可将其归结为五步朗读法:一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二读懂文意,读出感情;三读出感悟,把握主旨;四读出启迪,进入欣赏;五读出韵味,获得享受。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等方面的内容,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珍惜时间
第1、4、5、12 章
第7、9 章
第1、2、3、6、8、11 章
第10 章
勤奋好学
修身自勉
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1.谈谈你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感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习”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2.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宽容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而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3.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
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4.“子曰:“贤哉,回也!……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孔子说颜回“不改其乐”,也就是有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人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再清苦,也能自得其乐。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胸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这句话对减少当今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6.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得出什么道理?
这句话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
7.由“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以体会到什么道理?
“志”,即人的志向、志气。“ 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8.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和追求的“仁”了。
1. [难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句子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2. [重点]《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1.立意深远,思想深刻。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语句成了格言警句,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归纳总结
教材习题讲解
1.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我)替人谋划事情,竭尽心力了吗?(我)和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按时温习了吗?
教材习题讲解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自有的乐趣。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合乎正义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以被改变。
教材习题讲解
2.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1)学习态度:第7 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9 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第1 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4 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5 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12 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教材习题讲解
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以“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学习效果的好坏不仅与自身能力的大小有关,更与对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和兴趣是否浓厚有关。这启示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习题讲解
3.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
义:合乎正义的。
仁:仁德。
·
·
·
·
·
·
教材习题讲解
4.背诵全文。

教材习题讲解
5.《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
不亦乐乎、温良恭俭、乐在其中、贤贤易色、言而有信、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察言观色、因材施教、任重道远、既往不咎、有教无类、巧言令色、以文会友、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