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第二课《多情的土地》 九年级下册 第二课 本课共3课时
课标与教材 《多情的土地》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为依据。 《我的家乡多美好》充分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作、热情好客的民族风尚,歌曲为C徵调、2/4拍、中速、单乐段的结构。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其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彩。《乌苏里船歌》本课的一首欣赏歌曲,它是一首以东北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这课欣赏的是由男高音领唱的混声合唱的《乌苏里船歌》,歌曲为ABA的曲式结构,带有颤音的长音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引子前奏,先声夺人地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渺、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全曲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崭新的时代气息。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少数民族歌曲比较陌生,学习时比较好奇而引起学习的兴趣;2.学生观看少数民族的舞蹈并模仿,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独自辨识少数民族的乐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用优美、抒情的情感演唱《阿里郎》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迎春谣》的音乐情绪,并能体验其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关系;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赫哲族的介绍。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感情
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歌曲地方风格的体会,速度力度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歌唱《我的家乡多美好》
第二课时:欣赏《乌苏里船歌》、《迎春谣》
第三课时:歌唱《阿里郎》
教学方法 演示法的运用,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媒体 多媒体图片视频资料展示
课目 新授《我的家乡多美好》 初三年级下册 第1课时 总课时3
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聆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表演形式效果,理解乐曲中表达的意境。2、能力培养: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赫哲族的地理位置,知道那里人们的生活习性。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更多的了解歌曲中的风格。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二、新课学习三、总结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一个少数民族,他们那里的人勤劳,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的民族风尚,盛产很多的鱼类,这个少数民族就是——赫哲族。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这个民族的歌曲。1、赫哲族介绍:是我国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生活在黑龙江省。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用汉文。《我的家乡多美好》充分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热情好客的民族风尚。歌曲为C徵调、拍、中速、单乐段结构。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其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播放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师:我觉得这个曲调很熟悉,但又不知道在哪里听过?我们先来把这首歌曲随着音乐一起来哼唱一下吧学生:随着刚才的音乐哼唱教师教唱谱子并纠正歌唱技巧上的问题学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师:哦,我好像有点想起来了,看看我下面给大家播放的歌曲和这首《我的家乡多美好》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播放歌曲《乌苏里船歌》教师:谁知道这首歌曲的演唱这是谁?学生回答那同学们听过了这首歌之后,觉得和我们刚才学习的那首歌曲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吗?学生:有,觉得像一首歌曲,但还不完全一样。教师:《乌苏里船歌》是根据东北地区赫哲族民歌素材创作成的一首独唱歌曲。其重要的原始素材是《我的家乡多美好》。歌词是郭颂与胡小石合写的;旋律是汪云才、郭颂改编的。现在明白为什么这两首歌曲的旋律这样的类似了吧!教师: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创作音乐的重要源泉;而大量地积累民歌也是一种重要生活体验,即或说它算不上是源,至少也是一种“流”。人们只有在源流中深入地体验生活,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灵感,也才有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音乐艺术作品。反过来说,创作音乐需要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基础,也需要有大量的民歌积累,但它绝不是社会实践或民歌的机械照搬。相反,创作音乐应该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更带有典型性和艺术性。从《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道理。“看过这个短片,最让我们震撼和值得骄傲的是什么?”2、跟随音乐学唱教师: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听赫哲族的其他的民歌呢?今天我就找来一首被黑鸭子组合演绎过的民歌----《四季》,希望同学们从中能感受到他的民族气息。 学生进入状态 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学生了解赫哲族的地理位置学生理解作品了解背景,更深刻了解作品内涵思考分析作品,学生回答学习小结 由地理位置导入到新客”
介绍这首歌曲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乐曲的分析,对乐曲的结构和风格介绍学生了解和分析这首歌曲终描述的场景,能够感受体验到歌曲的情绪特点
七、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反思:
第4周 本学期第4课时 主备人:刘 杰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