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第五课《友谊之歌》 九年级下册 第五课 本课共4课时
课标与教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友谊地久天长》又名《过去的好时光》,曲调朴实、动听,采用4/4、3/4两种拍子,4/4拍子作为演唱内容,3/4拍子作为欣赏内容,4/4拍子从第一句开始,以平稳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抒发对友人的缠绵、真挚的情感,给人深刻的印象。第二乐句更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激动情感。歌曲为二段体方整性结构。四个乐句均为弱起拍,类似于我国的“起、承、转、合”的效果,逐句紧扣,起伏有层次,一气呵成。
学情分析 学生熟知本单元歌曲的旋律,对音乐已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知能力;好奇心引起兴趣,通过教师范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风格的歌曲。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和友情,并喜欢用歌唱方式抒发友爱和惜别时的感情。2.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友谊地久天长》的创作背景,学会演唱及演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用抒情、柔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或以变唱变奏的形式表演,以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的感情。3.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学习过的音乐材料,组织以“友谊”为主题的“告别音乐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欣赏乐曲《一路平安》
难点:注意二声部合唱声音要和谐。 初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第二课时:欣赏《友谊地久天长》、《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第三课时:竖笛演奏《友谊地久天长》(一)
第四课时:竖笛演奏《友谊地久天长》(二)
教学方法 演示法的运用,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媒体 多媒体图片、视频资料展示
课目 新授《友谊地久天长》 初三年级下册 第1课时 总课时1
课时目标: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合唱时两个声部声音要和谐。 2.通过本课的音乐活动,初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发声练习 二、新课学习三、欣赏乐曲在影片中出现的片段 四、小结 内容: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合唱声部。
要求:
1.音高准确、气息悠长、均匀,换气准确。
2.两个声部声音和谐、音量均衡。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看谱跟着录音默唱。
1.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
2.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并思考,听完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师:《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 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翻译过来有几种名字,如《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等。这首歌在英国家喻户晓,在我国流传也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在学唱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注意:
1.歌曲的拍号。
2.歌曲开始的这个小节,叫什么小节?注意唱准。
3.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与弱起小节有关的。同学们请注意看乐谱(每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局部练唱。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随琴演唱,演唱时注意换气。)
师:同学们演唱得非常投入,这首歌有个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如果配上二声部那就更美了。同学们请看这个二声部的旋律大家熟不熟悉?对,就是我们发声练习时唱过的。
(学生视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并填唱歌词。)
教师从歌词、乐句、气息、声音等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绪。
师:下面,我们唱一唱合唱部分的歌词。老师领唱第一段,男同学唱第二段,女同学唱第三段,演唱时请同学们站起来。
(学生完整演唱全曲,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并欣赏了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影片《魂断蓝桥》中的主题音乐《一路平安》。《影视音乐》这个单元的学习到此就结束。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跟随教师思路直接进入新课了思考初次听乐曲感受风格特点。能够哼唱主题音乐片段。学生一起总结 导入到新课
总结本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反思
第11周 本学期第11课时 主备人:刘 杰 时间:2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