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5.3《登高》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5.3《登高》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22: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登高》位于高中语文必修三,是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一、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髙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本课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三“翻”两“段”十“环节”。
三“翻”:将以“教师为中心”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将“课上传递知识,课后吸收内化”翻转为“课前传递知识,课上吸收内化”;将“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翻转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二“段”:课前一段;课上一段。十“环节”:课前环节:一次备课、发布任务、自主学习、反馈交流、获取学情、二次备课。课上环节:展示交流、合作释疑、检测提升、总结评价。
2. 教学目标
(1)吟咏诗歌,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 理解诗人后期诗歌中贯穿的“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悲”的思想情感。
(3)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学习重点
(1)吟咏诗歌,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理解诗人后期诗歌中贯穿的“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悲”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难点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教学准备
1. 一次备课,发布任务
根据本诗的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及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拟定《学习任务单》,制作相关微课。
学习任务单
1. 此时已经55岁的诗人缘何“登高”?登高自有所见,所见必有所感。诗歌中哪些是所见,哪些是所感?
2.诗歌前两联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根据意象内容描画出一幅“登高图”。(最好用彩色笔)
3.宋代罗大经指出,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4.尾联看起来似乎更加深沉凄凉,原因是什么?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提示:结合背景,知人论世;联系上文,披文入情。)
5.本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提示:从写作手法或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
6.后代评论家认为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怎么理解?
2. 自主学习,反馈交流
督促学生完成提交。
获取学情,二次备课
逐个批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存在问题,制作上课用的PPT。
三、教学过程
1. 展示交流,合作释疑
(1)课堂利用大数据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表彰优秀,提醒后进。
(2)根据任务单完成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疑难,提升拔高。
收取各组的“登高图”,在壁挂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学生交流哪个组画的“好”,能体现出“登高”图的特点。
检测提升,总结评价
(1)推送当堂检测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⑴,今上岳阳楼⑵。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杜甫诗歌写景的什么特点?
2.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如果不是,还感叹什么?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生将思考讨论的答案通过IPAD的学习平台上传,可即时看到每个同学的答案,检测内化情况。
(2)总结评价
对每个小组的课堂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选出展示之星,记录在小组合作展示板上。
四、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的优势毋庸赘言,对于本节课来说,有以下几点遗憾。
学情反馈环节不让人满意,很多学生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存在个别同学任务拖沓的情况。
亮点:
诗、画、乐相结合,课堂极具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