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下册《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3-05-31 20: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目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初三年级下册 第1课时 总课时1
课时目标: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 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四、感受与体验五、探索与讨论四、小结 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美声唱法
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族唱法
③《弯弯的月亮》通俗唱法
1.什么是通俗歌曲?
展示: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它是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而言的梦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等。
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练,旋律流畅、口语化较强、易学易唱,流传范围广泛,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歌曲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何日君再来》
(2)师总结并简介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者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反动统治者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歌正是这部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3)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由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分析其特点:优美的旋律和甜美的噪音和极有感染力的演唱。
(2)欣赏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分析其特点:不刻意追求声音的圆润和共鸣,强调吐字的清新和口语化。
(3)师生总结此阶段通俗歌曲风格特点。(音域不宽,短小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口语化较强,适合大众演唱。)
3.二十世纪八卡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黄土高坡》。(设问:谈谈“西北风”通俗歌曲的特点?它适不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为什么?)
(2)师生共同分析“西北风”风格通俗歌曲的特点:高亢、粗矿、民间音乐与现代摇滚相结合,音域宽广,采用“喊唱”的唱法。
4.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代表作品欣赏
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天堂》。
(1)介绍歌曲《天堂》
这是腾格尔的代表作。在清亮的童声和宽厚的管弦乐颂歌背景下,唱出了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那里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翱翔的雄鹰、古老的马头琴。但是随着物欲的膨胀,美丽的草原如今安在?这就是腾格尔发自内心的呐喊。
(2)欣赏歌曲《天堂》
(3)分析其音乐特点:高亢、悠扬、宽广,唱腔极富激情与爆发力,粗犷而又细腻。
1.导入“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讨论。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我国各个不同时期的通俗歌曲,这其中有格调不高、低级庸俗的靡靡之音,有粗矿豪放的“西北风”,有清新自然的校园民谣,那么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通俗歌曲进中学课堂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你们认为通俗歌曲能否进我们中学的课堂 什么样的通俗歌曲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谈了很多、很不错。首先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唱通俗歌曲,但是我们应该唱那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适合我们嗓音条件的歌曲;对于那些低级庸俗、大喊大叫、宣泄通俗歌曲或摇滚,还有那些表现千奇百态所谓情爱的通俗歌曲我们应当坚决地摒弃它。而对于通俗歌曲进入课堂,我认为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俗歌曲它虽然缺乏高雅、雄浑、阳春白雪的气质,没有严肃歌曲那样崇高、秀美,那样高于生活,但是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心灵和现实心态,而更趋向于平民化、个性化、大众化,有不少好的通俗歌曲通过其优美的词曲、配器和演唱而显出真、善、美、新、异的良好势头,它们对鼓舞、引导、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调节心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比如除了我们今天欣赏的《外婆的澎湖湾》、《天堂》等,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如《爱的奉献》《祝你平安》《一个真实的故事》《烛光里的妈妈》等,它们都以自身的艺术特色,时代感给人以慰藉、关怀、启迪、鼓舞和美的享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谢谢大家,下课! 欣赏了思考 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通过介绍通俗歌曲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七、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反思
第15周 本学期第15课时 主备人:刘杰 时间:2012.5.1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