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4 22: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严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闻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
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第6课 戊戌变法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是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戊戌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的?甲午战败后“激昂慷慨想要救国”有哪些人?他们是怎么做的?
(1)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举人
(3)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
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一、公车上书
2、时间:
3、原因:
4、目的(内容):
5、经过:
6、影响:
1、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长沙南学会
广州农学会
瑞安兴儒会
西安励学斋
成都蜀学会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时务报》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作用: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推动了维新
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南/上海
北/天津
二、创会办报
梁启超
(1873-1929)
严 复
(1854-1921)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
严复,福建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翻译赫胥黎
《天演论》
《少年中国说》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国闻报》宗旨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国家政策。
1.背景:
(1)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
(2)康有为上书皇帝,呼吁变法救国。
(3)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时间:1898年6—9月
3.开始标志:
三、百日维新
领域
变法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4.内容:
5.性质:
同: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
异:(顽固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四、戊戌政变
维新派
顽固派
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戊戌变法失败
慈禧太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了光绪帝、杀害了六君子
6.作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谭嗣同
1865-1898
重要著作《仁学》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中南海瀛台
囚禁地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②袁世凯的出卖
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甲午战败,加剧民族危机
背景
序幕:公车上书
发展:创会办报
高潮:百日维新
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过程
影响
课堂小结
C
1.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课堂练习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林则徐、魏源      
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     
D.孙中山、黄兴
C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A
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