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目 第二课 欣赏《喀什的春天》 七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总课时2
课时目标:1.聆听《喀什的春天》、《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 2. 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2、新课学习教材分析 讲解这首乐曲的新疆特色——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 教材简介作品分析: 创作内涵乐曲中运用了一些新疆特有的乐器,在乐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巩固提高总结 在我国的西面,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它就是——新疆。哪里盛产哈密瓜、葡萄等可口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他们的音乐节奏很具有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新疆的音乐。新疆音乐的发展过程介绍:在我国音乐史上,新疆音乐有着辉煌的成就,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早在隋、唐时期,在宫廷宴乐的十部乐中就有源于新疆的“龟兹乐”、“疏勒乐”和“高昌乐”存在。在那时,新疆地区的一些音乐家都曾到中原地区进行过文化交流。这不仅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是对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喀什的春天》不仅具有新疆音乐文化本土的种种特色,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明显特征,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色彩。《喀什的春天》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它采用比兴的手法写成歌词,采用变化重复的方法形成旋律,采用分节歌及热瓦甫弹唱的形式表现音乐,从而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颂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思想感情表现得热情洋溢、淋漓尽致。《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是一首器乐曲。它的开头是一个极为简短的引子,由扬琴奏出。随后是一个较长的慢板部分,由胡西塔尔独奏。这段音乐好像在叙述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音乐中带有冥想、憧憬的意境。随着手鼓的过渡性节奏,音乐进入一种热烈、欢快、充满激情的意境之中。这段音乐是用笛子、扬琴、胡西塔尔、大提琴、手鼓等乐器合奏的。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1.维吾尔族木卡姆可分为:“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及“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2.“胡西塔尔”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拉弦乐器。3.“手鼓”是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它的原名是“达卜” 再次复听一遍 对乐曲的部分片段对作品风格作以更深刻的了解。本课掌握两手首乐曲的风格特点,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相关特色的乐器。 跟随教师的思路直接进入新课让学生明白这首历史意义的歌曲是怎样诞生的?乐曲的分析,对乐曲的结构和风格介绍,学生了解这首乐曲中描述的情景。分析、讨论乐曲中还带有哪个国家的风格,其中乐曲中表现了哪些内容?对本首乐曲的初步讲解,辨别引子演奏的乐器。分析乐曲理解作品表达的风格和内在含义的掌握。学生掌握相关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乐器巩固学习 复听作品加深印象 由新疆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引入新课学生理解作品了解新疆音乐发展的背景,为了深刻了解作品内涵。分析乐曲并感受风格及体验音乐情绪、知道乐曲中表现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品的教材分析,学生听辨引子部分有什么乐曲奏出。对这首乐曲中运用的乐器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的讲解介绍几种维吾尔族的特色的乐器。让学生对乐器的初步了解共同复听,加深印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 6 周 本学期第 5 课时 主备人:刘 杰 时间:2012.9.28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